“在政府为我们打造的暖心驿站里,累了能休息、渴了能喝水、饿了能吃饭,还能看书读报,贴心服务真的很周到”,这是盐都快递小哥前不久接受采访时说的一段真心话。今年以来,盐都坚持“建、管、用”一体推进,打造了72个暖心驿站服务矩阵,日前被确定为“江苏省新就业群体观察联系点”,全省四家,苏北仅有盐都一家。
11月10中午,依托社区“长者幸福”食堂服务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潘黄街道东升社区“小哥食堂”正式投入使用。因为已到饭点,笔者以及“两新”组织专职党务工作者在食堂与10多名外卖小哥、快递员一同午餐,食堂就餐环境与机关餐厅相差无几。笔者点了一份青椒肉丝,一份烧卜页,一份炖鸡蛋,一份炒菠菜,一份青菜豆腐汤,“四菜一汤”仅收10元钱,而且口味相当不错。窗口大姐边服务边反复招呼“汤与饭不够可以添加,不收费呀”。同桌就餐的快递小哥陈鹏和我们边吃边聊:“盐都的暖心驿站布点合理,我们在市区最远10分钟路程可到任何一个站点享受服务,刷卡即可进门,来到站点就像到家一样。”
吃完午饭,不少外卖员来到隔壁的党群服务中心。笔者看到:宽敞的大厅里,职工书角、饮水机、洗脸池、微波炉、冰箱、空调、医药箱、充气棒、雨伞等设施一应俱全,还有免费饮水、智能充电、轮胎充气、应急药品、无线网络等温馨服务。与笔者同来采访调研的区委组织部工作人员说:“像这样按照‘八有’要求,盐都整合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商圈等阵地资源,打造基础型服务站点70个,枢纽型服务站点2个,流量高的日均可服务50人次以上。”
盐都是盐城主城区之一,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蓬勃发展,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新就业群体目前已壮大到4100多人。针对他们就餐难、饮水难、歇脚难、充电难、停车难等急难愁盼,区委组织部联合区委社会工作部以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商圈为核心枢纽,确保20个城市社区全覆盖;整合党群服务中心资源,按照有微波炉、有饮水机、有应急药箱等“八有”要求,解决歇脚、充电、热饭等难题。同时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支持”的共建机制。一方面,区管党费设立专项配套资金,承担站点的基础维修和物资采购费用;另一方面,积极撬动社会资源,与周边餐饮、医疗、文化等机构开展深度合作,不断拓宽服务广度。
盐龙街道外卖员张女士前几天在送餐返程途中因避让行人不慎跌倒,左小腿划出了好长的口子,腰也受了点轻伤。她就近来到暖心驿站,站点值班员小刘见状立即将她扶到舒适的躺椅上并为她盖上被子。社区卫生室医生及时赶来为她消炎包扎、用热毛巾反复帮她敷热止痛并贴上膏药,食堂师傅端来热腾腾的饭菜和姜茶……她说:“我丈夫常年在苏州打工,有了暖心驿站的照顾让我感到很贴心、很温暖,即使家人在身边也未必做得到。”
建好是基础,管好用好才是关键。盐都明确“区-街道-社区”管理体系,制定管理制度、统筹资源调配;街道层面选派专职党务工作者担任联络员,每周走访站点2次以上,收集问题并及时反馈;社区安排业务骨干担任站长,负责日常管理、设施维护,确保站点大门常开、物资常供。
(查正军张越徐晓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