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又是一个周末。盐都区楼王镇花季园村集中居住区美丽廊道下,村民陶步林打竹板、周根权拉二胡、林正香与林正英姐妹演唱传统淮剧《赵五娘》选段,赢得阵阵掌声。每个周末傍晚,该村集中居住点休闲廊道都会化身文化乐园,以他们为代表的向阳红艺术团在此自发开展公益文艺活动,成为乡村振兴里的亮丽风景线。
美丽廊道,乡村文艺的新舞台
花季园村美丽乡村集中居住点是楼王镇乡村振兴的重点项目之一。
每到周末傍晚,向阳红艺术团的成员们就会带着乐器、音响设备来到这里布置场地。调试乐器、整理淮剧剧本、做热身……大家都为这每周一次的公益文艺活动做着准备。
“这里环境好,又有氛围,是我们表演的最佳舞台。”艺术团负责人陶步林表示,“我们既娱乐了乡邻,又宣传了美丽乡村,一举两得。”
草根艺人,乡村振兴的文化力量
向阳红艺术团的成员都是花季园村的普通村民,平均年龄70周岁。陶步林是退休村干部,会创作表演唱,写写小段子;周根权不仅是种田能手,还有一副好嗓子和高超的二胡技艺;林正香、林正英姐妹虽是家庭主妇,但能歌善舞,是艺术团的台柱子。
艺术团成立之初只有五六个人,如今已发展到近15人。他们利用农闲时间排练,自编自导了多个融合时事宣传和乡村新风的节目。
“我们唱淮剧、跳广场舞,也演小品。”周根权说,“村民爱看,我们越演越有劲。”
淮韵舞影,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艺术团的节目单丰富多彩:有传统淮剧选段,打莲湘、表演唱、广场舞,还有结合乡村振兴政策编排的快板节目,每次都能吸引众多村民前来观看。
林正香、林正英带领的舞蹈队最近排练了《乡村振兴舞起来》,用舞蹈语言表现农村新面貌;陶步林则创作了淮剧小调《乡村振兴歌》,用传统唱腔诉说农村新变化。
“以前晚上没事就是打麻将,现在有了艺术团的演出,文化生活丰富多了。”村民王大妈笑着说,“还能学到不少知识呢。”
向阳红艺术团是乡村振兴“文化先行”的生动体现,其活动不仅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促进邻里和谐,还让不少村民从牌桌走向舞台、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助力花季园村形成“白天干活、晚上活动”的新风尚,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未来,楼王镇将以向阳红艺术团为起点,在文化振兴领域持续深耕发力,进一步丰富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以文化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更持久的动力。(吴茜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