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都:以“时时上心”让群众“事事放心”
原创
我言新闻 2025-09-16 17:26

今年以来,盐都区全面推进68件省市区民生实事项目,办好公共服务暖心事,以服务深度、办事速度提升民生温度,让幸福成为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主动靠前擦亮服务底色

“琪琪终于能上学了!”开学前,居民张女士特意将盐城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录取通知书照片,发给了盐都区民政局养老服务和儿童福利科的工作人员,字里行间满是激动。

今年5月,在一次日常走访中,盐都区民政局养老服务和儿童福利科的工作人员注意到一名特殊的孩子——琪琪。在此之前,这位视力障碍的孩子,因对外界光感微弱、出行需人牵引,已到学龄却始终滞留幼儿园,“上学”成为整个家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群众的“痛点”就是工作的“出发点”。了解到该情况后,工作人员立即启动跨部门联动机制:一边对接盐都区残联梳理低视力儿童康复政策,明确“户口本+病历+三甲医院诊断报告”的入学申请要件以及符合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另一边安排社工持续跟进学校招生情况,并专门整理了盲童听力强化训练图文手册送到其家中。在民政牵头、残联助力、社工对接的协同合作下,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三个月的精准施策让琪琪顺利踏入了校门。

民忧我念,民盼我行。这张薄薄的录取通知书背后,是盐都以快速响应跑出民生实事办理加速度的缩影。近年来,盐都区民政局推动儿童福利从“物质帮扶”向“精准识别、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的多元服务转型,用专业服务为特殊儿童家庭点亮希望之光。接下来,盐都区民政局还将围绕“爱心守护、精准服务、专业支持、智慧管理”四大核心,全面提升儿童福利服务水平和效能,推动盐都儿童福利事业再上新台阶。

场景上新激活就业动能

“本来是过来看‘苏超’的,刚好有人才夜市,就顺便看了一圈,有了两个意向岗位。薪资待遇我个人感觉还可以,已经投了简历,希望可以得到offer。”求职者肖培晨告诉笔者。

近日,“‘足’够精彩‘职’属于你”2025年盐都区“3+3+N”现代产业企业引才用工招聘集市将求职通道搬到盐都“苏超”第二现场。这场“先逛夜市寻工作,再等‘苏超’赏赛事”的独特体验,让这个夜晚成为盐都极具吸引力的“青春逐梦场”。

据悉,此次招聘夜市锚定产业链需求,组织了包括新能源、高端装备、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在内的20家重点企业现场设展,共提供287个岗位。求职者们借助AI自助求职功能,快速获取全域岗位适配信息。人社专员化身“就业顾问”,一对一解读人才、就业社保等政策。800余位职场逐梦人驻足咨询,初步达成的212份就业意向,成为不少年轻人职场征途的“幸运起点”。

就业,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更是民生幸福的“压舱石”——它一头牵着市场主体的活力脉动,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柴米油盐,既是关乎百姓生计的“心头事”,更是夯实社会稳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工程”。今年,盐都区人社局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围绕“3+3+N”现代产业体系,开展“产业链+人才链”精准对接,以人才支撑产业升级,推动就业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以精细化服务构建起“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不断上新求职场景,让群众在家门口端稳“饭碗”、鼓起“钱袋子”。

用“新”暖心构建温馨港湾

新就业群体是城市发展的“活力因子”,更是民生保障的“移动风景线”。9月9日午后1点,送餐高峰渐歇,在盐龙街道邻里荟“蓝骑士”食堂,外卖骑手刘同华熟练地取餐就座:“一荤一素加米饭只要6块钱,参与社区治理赚积分还能换体检,太贴心了!”

这个依托“长者幸福食堂”改造的骑手食堂,不仅解决了外卖骑手“吃饭难、没准点”的问题,更通过积分制度激发治理活力,鼓励骑手化身“流动网格员”,在送餐途中参与社区治理,积分可兑换餐食、生活用品甚至免费体检。

今年以来,针对新就业群体“就餐难、饮水难、充电难”等问题,盐都区委组织部、盐都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盐龙街道已打造18个24小时“暖心驿站”,驿站内饮水机、冰箱、医药箱等设施一应俱全,真正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寒冬能取暖、酷暑能纳凉、疲惫能歇脚”的贴心空间,将关怀从“一餐饭”延伸到“全方位”,不仅为奔波的骑手们撑起了“保护伞”,更让城市的温度融入每一段配送路。

接下来,盐都区委社会工作部将持续聚焦新就业群体的实际困难与迫切需求,创新“部门联动+友好社区+友好商圈”模式,让新就业群体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温暖、逢困境有援手,提升归属感和幸福感。

点滴小事里有百姓心声,柴米油盐间有万家忧乐。盐都将以“时时上心”让人民群众“事事放心”,将民生答卷写在群众心坎上,共绘幸福图景。(韦亚洁宗和)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