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改动态】以工培匠 育匠为师 盐城通威追光逐电释放产改“威”力
原创
我言新闻 2025-07-18 09:21

孙健记者徐群群

进入7月以来,光伏行业在“反内卷”政策驱动下迎来关键转折点。在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领域中,通威太阳能(盐城)有限公司作为通威集团在组件端最大的单体基地,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产改)为引擎,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

以工培匠,铺就成长成才高速路

走进通威盐城基地的生产车间,自动化设备高效运转,AGV小车有序穿梭,而在这背后,是一支技能精湛、勇于创新的产业工人队伍。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产改号召,实施转身、启航、远航、攀登、菁英、领军六大工程,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技能培训体系。

“我们不仅注重新员工的入职培训,更关注转岗员工、尖兵员工的技能提升。”通威太阳能(盐城)有限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通过老带新、师带徒、匠育工等模式,公司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在车间设立“通威工匠课堂”,让“工匠即老师、产线即课堂”成为现实。此外,公司还依托1992人才会客厅、职工之家等阵地,聘请行业专家开设特色课程,促进职工全面发展。

沙场点兵,技能比武激发新活力

为激发职工的技能提升热情,公司每年将5月定为“劳动技能月”,常态化开展岗位练兵和多工种技能比武活动。从叉车操作到外观检验,从电工技能到应急救护,八大技能项目角逐年度最美工匠,让技能人才在赛场上破圈出彩。

“通过技能比武,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技能水平,还获得了公司的表彰和奖励。”一位获奖员工感慨地说。公司每年组织各类劳动技能竞赛15场以上,涵盖多个专项技能,通过以赛促训,引导员工不断提升技能水平。同时,开展年度“追光工匠”评选活动,对文化之星、未来之星、岗位标兵等先进个人进行表彰,让工匠精神在企业内部蔚然成风。

拓宽通道,薪酬激励彰显获得感

如何让技能人才留得住、干得好?通威盐城基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科学优化职工成长成才路径,打通操作序列与管理序列流动通道。公司针对高技能人才设置管理课程,操作序列职工通过技能晋升达到一定层级可选拔进入管理岗位。同时,公司按照学历、司龄、工序认证三维度推进“能级工资”,让技能型职工真正得到实惠。

在这里,技高者多得落在了实处。通过技能提升与薪酬匹配引导员工在奋斗中提高收入。公司按照学历、司龄、工序认证三维度推进“能级工资”,在一线职工工资构成中分为学历分值、司龄分值、工序认定分值,通过科学界定分值比例,鼓励职工积极提升学历和技能水平,让技能型职工真正得到实惠,激发职工工作热情。公司同类同等岗位持续比同行业其他企业员工收入高15%左右,这一数据背后,是公司对技能人才的重视和激励。

育匠为师,持续赋能打造新引擎

在通威盐城基地,工匠不仅是技能的传承者,更是创新的引领者。公司将评选出的企业工匠聘为各级内训师,实施授课传技、帮带提高。同时,结合上级工会“劳模工匠助企行”等活动,组织工匠能手开展技术攻关项目,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疑难杂症。

改革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产业工人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主体力量。下一步,通威盐城基地将继续借力产改东风,发挥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和工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全力打造产改通威样板,为光伏产业乃至整个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