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快语丨守护鸟类家园 共建生态乐园
原创
我言新闻 2025-10-29 19:13

10月27日的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湖水如镜。成群的白天鹅悠然栖息,时而展翅梳羽、昂首鸣叫,与金黄的芦苇、湛蓝的天空构成一幅和谐画卷。

我市鸟类资源丰富,全市鸟类记录约占全国鸟类种数的30%,每年经停迁徙的鸟类约300万只,是全球候鸟迁徙的重要枢纽,也是全国全省鸟类保护的重要阵地。近年来,全市上下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鸟类保护工作从局部治理向全域联动转变,从单一执法向系统治理深化,描绘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图景。

我市将鸟类保护纳入林长制重要内容,更高站位拧紧责任链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签发1号总林长令,各地迅速部署专项行动;布设高空瞭望AI监控系统,推出举报奖励办法……一系列举措彰显我市以制度之力织密保护网络的决心。建立镇街专兼职巡查队伍、推行网格化管理,更让保护触角延伸至“最后一公里”,实现从滩涂湿地到田间地头的全覆盖。

保护鸟类,本质是保护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我市扎实推进退渔还湿、互花米草除治等工程,近三年修复湿地近6万亩,规模居全省之首。条子泥“720”高潮位候鸟栖息地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100+案例”,成为全球生态治理的典范。智能监测系统的应用,全天候巡护机制的建立,4处收容救护站的运转,共同构筑起一道“生命防线”,让受伤的鸟类重获新生。

鸟类保护不仅依靠行政力量,更要注重机制创新与社会参与。东台、大丰率先推行野生动物致害商业保险,建立“政府投保、公司理赔、群众受益”模式,缓解生态补偿难题,激发群众参与保护积极性。日前,2025全球滨海论坛在盐城举行,大会分享了盐城黄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四十年成效,体现出“世界自然遗产”“国际湿地城市”的责任和担当。

实践证明,保护与发展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可以相互促进。我市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现实路径,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打造观鸟经济、培育绿色产业,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投资和人才,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城市亮丽名片。这种以生态优势撬动发展优势的举措,为全球滨海湿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王叶州

编辑:梁鹤龄 崔治国 王艺蓉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