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绿能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原创
我言新闻 2025-10-21 21:03

10月16日,全市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进暨绿电直连工作座谈会召开,会议强调要“锚定关键环节,打通产业脉络”。这一要求精准点题:作为长三角首个新能源并网容量突破2000万千瓦的城市,盐城的绿色转型已从“风光大市”迈向“落地深耕”,而绿电直连正是打通绿能转化“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抓手。

盐城推进绿电直连,有着扎实的“绿色家底”。截至今年8月,全市新能源装机容量超2000万千瓦,海上风电规模占全国的八分之一。更关键的是,作为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盐城已建成“风光储氢”一体化基础,这让绿电直连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有米之炊”。

绿电直连的盐城实践,最鲜明的特点是“精准落地”。不同于笼统的绿电供应,盐城通过物理隔离专线实现绿电全链条溯源,让企业用上“可验证的绿电”。凯金新能源滨海工厂在建的220千伏变电站,建成后年上网绿电达46.4亿千瓦时,区域绿电占比超95%,为工业企业直连绿电树立标杆。更具示范意义的是三大零碳产业园的“一园一策”:大丰港聚焦“绿电+氢能”,专用线路实现绿电100%溯源;滨海港结合LNG冷能,让绿电转化为冻干食品等新动能;射阳港成立绿电服务联合体,提供“一站式”碳管理。三大园区先导区绿电使用率均超80%,用差异化路径破解“绿电落地难”的共性问题。

政策精准护航,让绿电直连加速落地。今年5月国家层面明确绿电直连项目自发自用比例不低于60%后,盐城迅速响应:落实省级电价改革政策,供电公司出台电网提升等三大方案,2025年将建成高荣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为1400万千瓦新能源提供接网保障。面对绿色壁垒,盐城主动对接国际标准,招引18家碳服务机构,帮助企业将绿电转化为“国际竞争力”——大丰港“绿电+氢能”模式入选国家示范项目,正是绿电落地与国际接轨的生动例证。

能源转型的关键,在于让绿色资源真正服务发展。从滩涂风机到企业车间的专用线路,从园区试点到产业升级,绿电直连已不是单纯的技术创新,而是盐城将“双碳”目标转化为企业获得感、产业竞争力的务实路径。当绿电直连打通“最后一公里”,这座“风光之城”的绿色底色,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亮色。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赵伟伟

编辑:梁鹤龄 李艳 胥文菁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