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馅饼”还是“陷阱”?
原创
我言新闻 2025-10-16 16:56

当“零基础开店”“稳赚不赔”的诱人口号充斥网络,一场场精心策划的跨境电商骗局正悄然收割着普通人的“创业梦”。近期频发的案例警示我们: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不法分子也乘虚而入,将跨境电商这一新业态扭曲为诈骗的温床。唯有筑牢防诈意识,认清商业本质,才能避免“馅饼”变“陷阱”。

诈骗手段虽不断“升级换代”,其核心始终是利用人性弱点。从伪造订单、水军晒单营造虚假繁荣,到诱导垫资、购买黄金洗钱,骗子们深谙受害者的心理——渴望轻松致富、追求“躺赢”人生。盐城警方披露的案例中,受害者均被“低门槛、高回报”的宣传吸引,在微利诱惑下逐步深入,最终落入大额垫资甚至实物转移的圈套。这种精准的心理操控,加之技术化、链条化的作案模式,使骗局更具隐蔽性和杀伤力。

面对此类骗局,个体防范意识是第一道防线。首先要摒弃“不劳而获”的幻想,认清“世上没有躺赢的生意”这一基本常识。任何脱离正常商业逻辑的暴富承诺,都值得高度警惕。其次,要严守操作底线:陌生链接不点击,转账垫资要拒绝,资质核实不可少。尤其当对方要求购买黄金、购物卡等实物“完成订单”时,这已是明显的危险信号。

治理此类诈骗,还需多方合力。平台应加强广告审核,及时封堵涉诈内容;警方需持续打击,提高破案效率与震慑力;反诈宣传则应更贴近生活,以真实案例唤醒公众警惕。正如盐城警方所提醒,及时报警、保留证据是关键一步,速度往往决定损失大小。

跨境电商本是时代赋予的创业机遇,绝不容诈骗分子肆意玷污。对每一个怀揣梦想的普通人而言,唯有脚踏实地、理性判断,才能行稳致远。记住:真正的成功从无捷径,守好钱袋的前提,是守好那颗务实而清醒的心。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程兰霞

编辑:梁鹤龄 胡丽丽 王艺蓉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