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鹿荡的“三重新生”
原创
我言新闻 2025-10-16 20:42

从无人问津的荒滩,到生灵栖居的秘境,野鹿荡的故事里,藏着鹿、荡、人的“三重新生”密码,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写下生动注脚。

麋鹿的“新生”,体现的是从“一片荒芜”到“群鹿逐绿”的环境之变。

十几年前的野鹿荡,遍地砂石与垃圾,连树木都难以扎根,更别提能留住麋鹿。如今,麋鹿成了野鹿荡的“主角”,生命的喧嚣取代了往昔的沉寂。随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不仅麋鹿数量稳步增长,更吸引游客专程前来,见证这份“呦呦鹿鸣”的活力与生机。

野鹿荡的“新生”,体现的则是从单一修复到多元赋能的价值之变。

野鹿荡的“新生”不止于“变绿”,而是融合了生态保护、科研教育、旅游体验等多重价值。从单纯生态保护到多元价值转化,野鹿荡的实践生动诠释了保护与发展的辩证统一:保护是发展的根基,发展是保护的延续。唯有让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保护才能获得可持续的动力。

而野鹿荡的种种变化,归根结底源于“人”的蜕变,体现的是从“旁观”到“共生”的理念之变。

最初,是来自天南地北的六位老人,用汗水在荒滩上播下希望。那时的野鹿荡,仅是少数人的“理想国”。而如今,当滩涂重现绿意、荒野恢复生机,守护者的队伍早已壮大。无论是附近居民还是远方游客,保护都已成为大家心中的共识。从“少数人的奉献”到“多数人的自觉”,每个人都在野鹿荡的故事里,寻获了与这片土地的深刻联结,这份“人人愿守护”的自觉,正是生态保护最恒久的动力。

野鹿荡的“三重新生”,是一群人用热爱与坚守在荒滩上写就的生态奇迹,更给我们带来深刻启示:秉持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呵护生态环境,心怀敬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每一片土地都有“重生”的可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必将照进现实。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周冬晴

编辑:梁鹤龄 胡丽丽 王艺蓉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