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治理千头万绪,仅凭政府单打独斗已非易事。要破解这一难题,必须从根本上树立“共治思维”,充分激活社会每一个细胞,将磅礴的人民力量转化为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
共治思维,是推动城市治理从“单向管理”转向“多元互动”的思想引擎。它意味着城市不再是“别人的”,而是“我们的”。这要求管理者转向“让民做主”的智慧;同时也呼唤市民跳出“旁观者”和“评论者”的角色,成为建设的“行动派”和“贡献者”。当“人民城市人民建”从口号变为共识,治理便获得最坚实的根基。
思维的转变,需要平台的支撑。必须搭建多元化、制度化的参与渠道,让民意有处说、建议有人听、行动有途径。从线下的“社区议事”到线上的“云端建言”,从专业领域的咨询委员会到日常的志愿服务,这些平台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将人民力量的养分输送到治理的每一个末梢。
在此过程中,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是关键的“催化剂”。他们根植基层,既能精准感知民情,凝聚分散诉求,又能提供专业、精细的服务。培育壮大这些力量,是对社会自我调节能力的信任与赋能,能有效弥补政府与市场的不足,增强治理的韧性与温度。
归根结底,激发共治思维,不是为了减轻政府责任,而是对其提出更高要求——从一线的执行者,转型为制度的设计者、平台的搭建者和公平的守护者。当千千万万市民的智慧与热情被点燃,我们的城市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在人民的共同塑造下,迈向更加美好、更具活力的未来。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刘君健
编辑:梁鹤龄 胡丽丽 徐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