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焕新,让城市在生长中留住温度
原创
我言新闻 2025-10-14 19:14

秋日盐城的街巷里,青苔沾露,藤蔓绕杆,分类垃圾桶擦得锃亮。这些看似微小的变化,如同散落的星辰,正悄然连成一片温暖的光河,照亮城市文明的进程。从“烂泥巷”变身青年街区,从老厂房孵化出“青年梦工坊”,从零星地块“长”出口袋公园……盐城“城市微改造”实践告诉我们,真正的文明创建,是以心焕新,让幸福在百姓家门口落地生根。

盐城的城市温度,首先体现在对“人”的深切关照。不搞大拆大建的生硬切割,而是拿起“绣花功夫”,耐心倾听每一处角落的呼吸与脉动。宏图伟厦嘉园里新增的300个停车位,化解了邻里纠纷;楼道里新装的适老化扶手和防滑地胶,守护着“一老一小”的安全。这些举措,将宏大的“文明”理念,细化到补齐设施短板的具体行动中,真正推动从“外塑形象”到“内提素养”的深化,让市民在每一个生活细节中触摸城市的关怀。

更可贵的是,这场焕新蕴含着对历史文脉的敬畏和对未来活力的培育。在龙冈镇坊桥社区,修复明清古建筑时,连青石板的纹路都力求保留原貌,让“孝子巷”的故事得以延续。这不是凝固的博物馆式保护,而是让古韵与今风在当下生活里和谐共生。与此同时,旧厂房蜕变为“青年梦工坊”,为梦想提供发芽的土壤。这种“混搭”智慧,让城市既保留可追溯的根脉,也生发出面向未来的繁茂枝叶,实现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统一。

当老街飘起咖啡香,当口袋公园响起篮球的跃动声,我们看到的是一座城市从“集中整治”到“数智赋能”、从“中心城区”到“城乡融合”治理哲学之变。其核心始终是“以人民为中心”。正如居民孙为军所感,“这城市变好,是有人把咱老百姓的小事,当成了心头事。”

城市的进化,是一场永不停歇的修行。盐城的实践昭示我们,最好的城市更新,是让老地方不断“长”出契合时代、温暖人心的新惊喜。它让文明不仅见证着城市的高度,更诠释着城市的温度,最终让这座城永远烟火氤氲,希望丛生。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李林彦 周洁

编辑:梁鹤龄 胡丽丽 徐靖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