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市的社区广场、乡村集市、工厂车间、候车大厅,一面面可拆装易运输的“行走的艺术墙”正悄然出现。这些走出专业场馆、钻进大街小巷的艺术展示,成为盐城市“茉莉花开·盐艺直达”行动中最直观的文化风景。5月以来,我市创新开展的这一行动,通过“五个一”文化服务体系,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在“11+N”地区试点,让文化成果真正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
“五个一”文化服务体系构成了这一行动的核心框架。“一台好戏”惠民剧场通过精品演出下沉基层,为群众带来高质量舞台表演;“一墙美展”流动画廊打造可拆装易运输的“行走的艺术墙”,走出专业场馆,深入基层展示艺术精品;“一堂匠艺”名家课堂组织文艺名家开展艺术辅导,提升群众艺术素养;“一城记忆”非遗直达展示和体验盐城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群众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一室书香”阅动乡间推动阅读活动深入基层,营造全民阅读氛围。
我市创新建立“文化直达精准送”体系,通过“盐城市优质文化资源项目库”,将144项优质文化资源以“菜单式”按需供给与“订单式”精准配送相结合,推动文化服务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型。这种精准化的服务方式,让文化供给更加符合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11+N”试点地区网络覆盖全市11个示范性村(社区)及企业、商圈、景区、街区、剧场等文化集聚载体,常态化开展“五个一”系列活动。
文艺名家的下沉辅导成为激活基层文化细胞的重要力量。陈澄、王璐等文艺名家和文艺志愿者走进各结对村镇,为当地群众开展专业艺术辅导,掀起基层美育新风。值得一提的是,德国雕塑及装置艺术家RolandDarjes,意云山艺术品牌创始人刘富生等蜚声中外的艺术家,也参与到“茉莉花开·盐艺直达”行动中,向盐城基层群众提供最先锋、最时尚的艺术作品。在亭湖区黄尖镇兴农村举行的“茉莉花开·盐艺直达”行动中,“一条潮间带艺术村”工艺美术共创工坊正式揭牌。潮间带艺术村凭借独特的生态与文化优势,持续搭建与国内外艺术家对话的平台,实现艺术赋能美丽乡村建设,为乡村发展注入全新活力。
“茉莉花开·盐艺直达”行动打造“艺企融合”特色,将高品质文化服务直接输送至企业一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动能。在滨海县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厂房,专门为一线建设者打造的群口快板《绿能港的“老牛哥”》,生动展现了建设者的辛勤付出,赢得阵阵夸赞。这一行动,不仅是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的创新探索,更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通过“艺企”双向联动和资源整合,文化成为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社区广场到乡村麦田,从工厂车间到候车大厅,“茉莉花开·盐艺直达”行动正在盐阜大地的每一个角落绽放艺术之花。文化资源从“云端”落到“地上”,从“殿堂”走向“日常”,正是这文化惠民的“最后一公里”,最终抵达百姓心坎。盐城的创新实践表明,文化惠民不是简单地将文化资源向下输送,而是要建立一种可持续、可互动、可生长的文化生态。当艺术真正走进生活,当百姓成为文化的主角,文化的力量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滋养整座城市。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苏新辉
编辑:梁鹤龄 胡丽丽 王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