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好新时代鱼米之乡精彩篇章
原创
我言新闻 2025-08-25 19:42

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建设,是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市相关板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根植本土资源禀赋,走出一条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

东台G344片区积极探索工旅、农旅、林旅、渔旅深度融合,构建复合型生态体验空间;大丰“蒜香梨园”片区以特色产业为媒,创新“产业带动型”发展模式;盐都注重区域联动,结合S125水乡风光片区建设,以点串线、连线扩面推动全域振兴。成绩固然喜人,但前行之路仍需清醒认知挑战:认识有待深化、长效机制待健全、资金整合需加强、综合成效待提升。面对这些课题,必须凝聚全市之力,聚焦关键,精准施策,久久为功。

规划是建设的“第一粒扣子”。必须坚持梯次推进,重抓省级片区建设,加快市级片区规划编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村庄建设。突出示范创建,狠抓高标准农田、“四好农村路”、生态河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提升,统筹布局现代化公共服务设施,同时格外注重保护乡村风貌、传承地域特色,防止“千村一面”,让乡村留住乡韵、体现风情。

产业是乡村活力的源泉。要立足现有优势,科学布局全产业链,培育“链主”企业和骨干企业,打造优势产业带集群。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强化数字赋能,激发产业新形态。要创新发展路径,积极探索通过公共空间治理、成立“强村公司”、打造“共富工坊”等壮大集体经济。关键在于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推广多元增收模式,让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真正受益,实现“同美”与“共富”并行。

“和美”之美,既在环境,更在人心。要持续提升人居环境,打好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垃圾治理攻坚战。强化民生保障,推动县域公共服务下沉,缩小城乡差距。提高治理效能,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突出村民主体地位,深化“四治”融合,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实现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和谐美好。

必须压实责任链条,强化部门协同。要破解用地、资金等要素瓶颈,创新投入机制,提升资金使用效能。尤为重要的是弘扬务实作风,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坚决反对形式主义,确保每一分投入都见效于乡村、惠及于农民。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寄托着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系着我市乡村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全局。全市上下当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责任担当、更实的工作举措,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绣出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崭新画卷,书写好新时代鱼米之乡的精彩篇章。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王叶州

编辑:梁鹤龄 胡丽丽 王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