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湖区青墩镇龙碾村,一棵树龄305年的皂荚树此前一度濒临枯萎,如今却在风中重焕生机,舒展开墨绿的叶片。古树的复苏,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一群特殊“医生”。市住建局园林绿化管理部门联合南京林业大学组建的“树医生”团队,历时一个月精心救治,终使古树转危为安。自3月组建以来,“树医生”团队已为全市33株濒危古树建立健康档案,并通过根系修复、树体加固、土壤改良等综合措施,让4株古树重发新枝。这些成功案例,体现了我市运用现代智慧、秉持严谨态度,守护不可复制的绿色记忆的坚定决心。
这场抢救古树行动的精髓在于“巧治”,即以精细、系统且兼顾生态的科学方法,建立“一树一档”健康档案,运用数据采集、模型推演等手段进行精准诊断,邀请多方专家联合制定个性化复壮方案……这种标本兼治的系统方案,标志着我市古树保护步入一个更科学、更专业的新阶段。
“树医生”团队倾力救治的,远不止一株株苍翠的树木。正如相关负责人所言:“这些古树是活的历史。”它们历经数百年风雨,树干上斑驳的痕迹,宛如记录城市自然更迭与人文故事的“活态历史”;它们是特定地域、特定社区代代相传的共同记忆坐标,是人们寄托乡愁的情感纽带,承载着精神价值与文化认同。“树医生”团队的实践,将这种对“活态历史”的珍视,从理念转化为扎实行动,体现了对城市文脉的深层敬畏与责任担当。
古树保护不应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临时抢救,应探索建立常态化的预防性保护制度和科学的城市规划避让原则,将保护重心从事后抢救前移至风险预防。“树医生”团队以“巧治”守护绿色记忆的努力,为城市发展进程中如何协调现代建设与文化传承之间的矛盾,提供了兼具温度与智慧的解题思路。“巧治”激活的,不仅是古树的生命力,更是对城市历史根脉的深情守护。这份守护的用心与巧劲,值得更多领域学习与借鉴。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龚坚
编辑:梁鹤龄 李艳 王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