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三四十平方米的监控室,一面墙的监控画面,一张被挪到角落的桌子,门外架着的简易缓坡……这不是某个简陋作坊的场景,而是“歌乐士”商用无人车的诞生地。在这间看似普通的房间里,高通量所的研发团队用铁皮敲出“乌龟壳子”,在林荫小道上反复测试,用执着与专注诠释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底色,是于困境中扎根的坚守。2020年春天,“5G网联车研发”作为高通量所的“立所之本”,承载着团队的全部期待。新办公室尚未腾挪,他们便盯上了监控室,不为舒适,只为解决测试难题。三个人埋首写代码,一个人奔波测试,当灵感如火花闪现,哪怕凌晨也要扑在电脑前落实,生怕“睡一觉就忘了”。这种在简陋环境中不抱怨、不退缩的韧劲,正是工匠精神最朴素的模样:认定目标便心无旁骛,把每一寸空间、每一分钟都转化为前进的动能。
工匠精神的内核,是对技术的较真与突破。“乌龟车”能在小道“撒欢跑”只是起点。当采购的底盘达不到要求,他们没有将就,而是啃下“最难啃的骨头”,自主研发线控底盘。从铁皮外壳到智能底盘,从简单移动到精准响应,每一步突破都源于对“好用”的执着:不仅要“能跑”,更要“跑得稳、跑得聪明”。这种对技术细节的极致追求,让“将就”无处遁形,让“更好”成为必然。
工匠精神的延伸,是持续迭代的精进与超越。从第一代产品,到第二代成为交付最多的车型,衍生出轻卡等多样形态,再到集成AI大模型,迈入高阶智能驾驶时代。从监控室外的“蹒跚学步”到行业内的声名鹊起,“歌乐士”的每一次迭代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这正是工匠精神最动人的生命力,它不满足于一时的成果,而是以长久的热忱推动产品向更高处生长。
如今,监控室依旧履行着它的职能,门外的林荫小道愈发葱郁。那些敲铁皮、写代码、推车上坡的日夜,早已沉淀为“歌乐士”的精神基因。在这个追求速成的时代,高通量所团队用监控室里的坚守证明:真正的创新从不是实验室里的灵光乍现,而是把平凡场地变成逐梦舞台,把细碎努力熬成突破力量的工匠精神。这种精神,或许才是比无人车更珍贵的“立所之本”。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蔡冰清
编辑:梁鹤龄李艳严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