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态需规范护航方能行稳致远
2025-07-13 21:16 我言新闻

一个项目首月营收10万元,次月突破30万元;两周内抖音涨粉1万、视频号涨粉5000人——盐城“满分到家体育”的“体育外卖”,用亮眼数据勾勒出体育服务新业态的火爆图景。当教练带着器材走进社区,当“下单约课”像点外卖一样便捷,这场从场馆到社区的服务迁移,不仅击中了民生需求的痛点,更折射出体育产业创新的无限可能。

“体育外卖”的走红,很大原因是体育在考试改革中权重的提升。家长因孩子缺乏锻炼试课上门体育,短短时间就刷新跳远成绩;围观家长直奔“中考体育专项训练”的询问,道出了最直接的需求逻辑。当下,从青少年体质提升到中考体育冲刺,从成人健身到个性化运动指导,体育锻炼早已跳出“可有可无”的范畴,成为家庭刚需。而“下楼就练”的场景,恰好化解了家长“接送难”、场馆“距离远”的现实困境。正如项目主理人施洪安所言,“随时、随地、随需”的服务,精准匹配了现代人对便捷性与个性化的双重追求。

尽管,新业态的爆发离不开成熟的土壤与创新的模式。盐城43%的经常运动人口比例,随处可见的健身设施与公园绿地,为“体育外卖”提供了天然温床。在供给端,平台搭建起教练与用户的高效链接:体育专业人才有了灵活就业的新出口,用户则能通过抖音、视频号等私域流量快速触达服务。“双师制”的标准化流程——主教练带训、助教规划场地,课前摸底、课中记录、课后沟通的全链条服务,既保证了教学质量,又构建起信任感。这种“互联网+体育服务”的模式,打破了传统体育培训的场景边界,让专业指导走出封闭场馆,融入生活场景。

然而,任何新业态的成长都伴随着挑战。尽管“体育外卖”为每堂课购买运动保险,但公共场所运动的复杂性仍暗藏风险。社区场地的平整度、夏季高温的耐受度、突发意外的处置能力,都考验着服务细节。更关键的是,行业目前缺乏专门监管条例,服务标准、责任划分、纠纷处理等尚无明确依据。

没有规矩的创新如同无舵之舟,唯有体育、市场监管等部门及时出台细则,才能让“体育外卖”在规范中前行。期待在监管与创新的平衡中,这类新业态能持续生长,让专业体育服务像阳光雨露一样,滋养更多人的健康生活。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蔡冰清

编辑:梁鹤龄 胡丽丽 严成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