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目光聚焦于可再生能源浪潮之际,盐城以风电为笔,悄然描绘出绿色发展的惊人画卷。自2009年首个陆上风电场并网发电,盐城不仅书写了从陆地到海洋、从国内到国际的壮阔历程,更以“全国离岸最远”项目立起行业新标杆。
风起于青萍之末,盐城风电的崛起始于对自然禀赋的精准把握。966.05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连续十五年领跑全省,565万千瓦海上风电装机贡献全球7.2%份额——数字背后是我市对风能资源的精准识别与高效开发,构建了“两大集群、四大基地、八大园区”的产业格局。88家规上企业汇聚于此,海上风电装备综合产能全国第一,整机、叶片产能分别占据全国40%和20%的市场份额。当“资源聚产业”成为现实,盐城已从风能富集地蜕变为产业高地。
从“有风”到“驭风”,我市精心培育全产业链生态,从上游研发设计到终端运维服务,从整机制造到叶片、塔筒、轴承等核心部件配套,编织了一张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产业网络。江苏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等42家国省级平台在此集聚,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近50项;上海电气10MW级全球最大容量构网型风机在此下线——创新之火照亮产业链每个环节。这不仅是制造能力的堆叠,更是产业生态系统的完整构建。
盐城风电的视野,早已越过黄海波涛投向全球市场。中车叶片与上纬新材合作研发的可回收风电叶片远销北欧、美洲,其材料创新开辟了绿色制造新路径。以“唯一地级市代表”身份亮相中英海上风电年会,连续承办国家中欧海上新能源发展合作论坛,并积极推进绿证国际互认……这些开放姿态使盐城迅速成为全球风电产业网络中的关键节点,从承接国际技术到输出中国方案,盐城在“引进来”与“走出去”之间,为世界贡献着风电发展的盐城智慧。
当海风掠过黄海之滨,海边转动的风机矩阵不仅转动着清洁能源,更转动着绿色发展的未来密码。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宋琦磊
图片:资料图
编辑:梁鹤龄 崔治国 严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