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场上的城市荣誉之战,球场外的政务传播革新,江苏十三市在“苏超”赛场内外上演一出政民互动新范式。借着“苏超”比赛,各市官媒纷纷“整活”。“踏平花果山,再吃水蜜桃”“无锡水蜜桃,踢飞你‘鸭’”……各个宣传口号“火药味”十足,而官方“放下身段”主动参与网络“玩梗”,则进一步打响赛事知名度,也带来了一场政务传播的革新。
6月28日,盐城2:0战胜镇江的哨声刚落,盐城文旅视频号、抖音号立即推出创意视频《我又回来了》,通过影视片段混剪加上配音,将体育赛事转化为城市精神的叙事载体。这种“事件营销+二次创作”模式,既保持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又通过UGC(用户生成内容)的传播机制扩大传播半径。数据显示,该视频在抖音平台播放量超百万,印证了“官方制造话题,用户参与传播”新型传播路径的有效性。
政务传播的“破圈”密码,在于构建“在地性+网感化”的双轨叙事。当《迁迁阙歌》将盐城千年海盐文化与宿迁项羽故里进行跨时空对话时,既完成了城市形象的立体塑造,又通过“情歌对唱”的拟人化表达,消解官方话语的疏离感。这种将城市历史文脉转化为网络流行元素的策略,本质是对“符号互动论”的创造性运用——通过重构文化符号的传播场景,使严肃议题获得年轻群体的情感共鸣。
传播范式的转型,要求政务工作者兼具文化解码者与技术赋能者的双重身份。盐南高新区打造“活力盐南”ITV平台,通过三网融合技术构建区域专属新媒体平台,用户数3.1万户,专区活跃率81%,日均在线时长120分钟,实现“宣传+服务”双效合一。盐都区智慧大救助服务管理平台则以“一库一中心六系统”架构,整合救助资源,通过数据核验助手等工具,将政策精准推送至困难群体,展现了技术赋能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政务传播的目标,在于构建政民互动的“情感共同体”。盐城政协打造的《同心圆·协商汇》电视专栏,通过记录政协委员的履职故事,将协商议事过程转化为可参与的公共叙事。2022年民生专题协商议事月期间,通过“你扫码大家议”平台累计收集群众问题1万余条,900余条转化为协商议题,3000余人次在线参与,真正实现“群众的事群众商量着办”。
如今,政务传播的“网感”不是刻意迎合,而是基于文化自信的创新表达。实践证明,当官方叙事找到与网络语境的契合点,就能实现从“流量”到“留量”的转化。这种探索,为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城市传播共同体提供有益启示,也为新时代政务新媒体转型指明方向。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杨洋
编辑:梁鹤龄 崔治国 王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