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业强市建设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2025-06-24 20:53 我言新闻

盐城是全国农业大市,是长三角地区面积最大、生态最好、体系最全的平原农业区,粮食、生猪、蔬菜、家禽、水产、林果等六大优势产业全部迈上百亿级台阶,在占全国0.6%的耕地上,生产了约占全国1%的粮食、1%的肉类、2%的蔬菜、2%的水产品和3%的蛋类,实现了约占全国1%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成为长三角中心区城市农业总产值第一市。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当前,面对消费结构升级,农业生产成本攀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趋紧的新形势,只有不断完善我市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才能为持续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农业科技创新,首在技术集成应用。要加快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整合种业科研资源力量,加大种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度,将“小种子”发展成“大产业”。加快农业综合设施提档升级,因地制宜推广立体高效设施养殖,推动农机装备更新换代,实现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全产业链智改数转,加强“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加快“盐农云”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促进农业生产监测、服务监管调度高效化。

农业科技创新,重在载体平台建设。要放大创新之核引擎作用,提升西伏河农创中心建设层次,推动农业技术“从10到100”进而延伸至“从1到10”的突破和转化应用。放大企业主体创新作用,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进一步激发农业龙头企业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放大农业园区辐射作用,依托园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打造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推出更多有影响力的“盐字号”农业品牌。

农业科技创新,成在体制机制保障。要深化创新生态营造,引导经营主体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形成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投入机制。深化推广机制创新,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设立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组建一支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团队。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提高农业科技产学研转化的对接效率和精准度,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农业科技创新,贵在人才队伍培育。要推动人才培育载体多元化、手段专业化、生态优质化,集成各级人才培训资源,统筹发挥人才培训平台作用,探索培育留得住扎下根、具有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的后备“新农人”,持续推进“千名农技人员挂千村进万户”活动,积极落实各项创新创业支持政策,广泛开展优秀典型宣传推介,让农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曾浩然

编辑:梁鹤龄 胡丽丽 于楠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