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师范学院2025届毕业典礼上,60岁的陈立敏作为本届唯一的“荣誉毕业生”登台,花白鬓发与青春洋溢的校园形成鲜明对比。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励志故事,更像一把标尺,精准地丈量着我们对学习、青春与人生可能性的认识。
“年龄设限”是自我设限最大的谎言。“都退休了还折腾什么?”陈立敏用行动证明:学习力,才是定义人生的要素。当许多人将高考视为青春的独木桥时,56岁的她毅然重战高考,叩开求学之门。四年后,60岁的她捧得学士学位,更在韩国清州大学斩获优等生一等奖。这并非“老当益壮”的偶然,是她以翻烂的课本、凌晨的朗读声,对“学不动”论调发起的强力反击。“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于她而言,绝非心灵鸡汤,而是用行动兑现的宣言。
青春的真谛,在于对目标的执着。从被同学们称呼“阿姨”,到成为同学们心中照亮前路的“无声灯塔”,陈立敏用四年时光生动诠释了“青春是一种昂扬的生命状态,是对世界的好奇、对目标的执着和对自我超越的渴望”。她与00后同窗和谐共处、相互滋养,撕碎了“什么年纪该干什么事”的僵化标签,也以自己的节奏告诉年轻人:心若年轻,人生随时可以再出发。
教育的温度与包容,是成就非凡的沃土。陈立敏的成功,也是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理念的一次闪光。从同学手把手教电子产品,到辅导员耐心陪练,再到授课老师特意放慢语速,这些细节汇聚成支撑梦想的坚实暖流。高校能够接纳并全力支持一位知命之年学子的本科梦想,并最终成就她,这本身就是对教育公平与人文关怀的生动实践,是“有教无类”理念在当代的回响。
60岁的毕业证,分量远超过一纸文凭。人生的价值,从不因年龄而固化。真正定义人生的,是永不熄灭的求知之心,是随时准备再出发的勇气,以及对“更好自己”的执着追寻。正因如此,陈立敏在知命之年毅然走向高考考场,并在花甲之年自信地站上毕业起点。陈立敏的故事,已然为我们点亮一盏不灭的灯。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曾浩然
编辑:梁鹤龄 李艳 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