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香里的传承与活力
2025-06-01 18:22 我言新闻

当艾草香飘满盐城的大街小巷,龙舟赛的鼓声也响起来了,端午节又到了。这个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可不只是吃粽子这么简单,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上千年的文化记忆,是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

盐城,依水而兴,端午节的过法,展现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活力。盐龙体育公园的湖面上,一条条龙舟飞快前行。参赛队伍奋力划桨,岸边群众热情呐喊,浓浓的节日氛围扑面而来。各大文博场馆内,独具特色的“民俗体验之旅”吸引了众多市民。大家拿着特制的“通关文牒”,在各个民俗驿站间穿梭,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各大景区也没落下,精心设计了许多互动项目。用代表端午传统的五色丝线,串联起香囊制作、雄黄点额等体验活动,让游客在动手参与中,实实在在地接触到端午习俗。

这些遍布盐城各处的活动,形式新颖,参与度高。它们像一座座桥梁,让古老的端午习俗,在今天找到了新的表达方式,变得不再遥远,人人都能亲近、感受和参与。

端午文化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不断走进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心田。在盐南高新区科城街道民富社区里,孩子与家长携手学习包粽子、缝制香囊,手艺在指尖传递,民俗故事在耳边回响。串场河畔,一群年轻人运用数字技术,尝试复原和展示古代龙舟竞渡的热闹场景,科技给传统文化添了新动力。“00后”穿着汉服参加端午诗会,非遗传承人开直播教大家包粽子、做香囊,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文化血脉的延续,更是它在新时代焕发的勃勃生机。这种传承,是在守住根脉的同时,不断融入时代的新元素。

粽叶的清香,穿越千年依然芬芳。今天,文化自信已成为我们时代的主旋律。让端午的龙舟,载着这份厚重的文化驶向未来;让艾草的芬芳,浸润更多年轻的心灵。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我们的节日文化,让它真正活在当下、走进生活,这是我们今天对端午节,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致敬。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陶秋凤

编辑:梁鹤龄 崔治国 王艺蓉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