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选之地”如何炼成?
2025-03-18 15:29 我言新闻

【一线见闻】实验室内,各类精密仪器整齐排列,发出低沉的嗡鸣声。一台电解水制氢装置正稳定运行,细密的气泡从水中不断涌出……这是盐城氢能技术研发中心电解水制氢环节的核心场景之一。

该研发中心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团队牵头运营,力求攻克实际应用中大电流密度下电极膜性能稳定性不佳的难题。目前,他们创新研发的四通道电解槽评价装置,可同时评估几十片电极膜,是国内适用范围最广的检测平台。“盐城风光资源得天独厚,新能源装机容量全国领先,在清洁低碳氢能供给方面潜力巨大,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成果落地的‘天选之地’。”研究所科研人员这样说。

近年来,氢能技术研发中心通过开展测试技术研究和服务,着力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积极探索风光电多能融合创新技术,有力推动了盐城氢能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

 

【现场评论】提及创新创业热土,大家通常会想到北京、上海、深圳,如今可能还会加上杭州、武汉、合肥。这些城市经济体量大、资源相对集中,天然具备“出圈”属性。

然而,扎堆发展也意味着激烈的内卷式竞争。许多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与自身发展契合度高的城市,精耕细作、寻求突破。

作为国内新能源技术领域的重要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十多年来跑遍全国考察,最终在2023年选择落户盐城。

为什么在这些科研人员眼中,盐城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成果落地的“天选之地”?

看地理位置,盐城地处“北京-山东-上海”氢能走廊的关键节点,是东部氢能发展区的核心要道,能有效辐射长三角等周边广阔地区。

看政策支持,盐城高度重视绿氢制绿电技术发展,专门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物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土地供应、资金扶持、审批服务等方面提供“一站式”保障。

看创新生态,盐城全市“一盘棋”打造西伏河绿色低碳科创园,精心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网络。园区内企业、机构协同创新,实现从材料制备到产品应用的全链条无缝对接。

所谓“天选之地”,背后“大有文章”。市委、市政府连续4年开展科技年活动,2024年,盐城在中国城市科技创业能力排名中提升8位,增幅全省第1。今年全市“新春第一会”,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出台了行动计划和激励政策,释放出强烈的创新信号。

从沿海汽车城到新能源之都,盐城过去靠创新赢得城市地位,如今更靠创新拼出新的天地。选择了这片“天选之地”,也许你就是下一个“天选之人”。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殷俊杰

编辑:张伟伟 李艳 韩昕栩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