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慧基因”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2025-02-25 15:44 我言新闻

2月2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向社会公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文件提到,要“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已是大势所趋。智慧农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向,对于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智慧农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智慧农业实现了农业生产过程的精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和自动化控制。如盐都区七星现代化农场运用智能灌溉云管理平台,担当“千里眼”和“听诊器”的角色,技术管理人员通过轻点电脑鼠标,就能对1.6万亩不同地块、不同品种的麦苗精准施肥补药;在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步凤镇银宝智慧农场,搭载多光谱相机的巡田无人机借助AI算法,可以多维度、全方位、高效率精准获取作物生长信息,为田间环境智慧分析监测提供数据支撑。这些技术的应用,把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转变为“可感知、可控制、可预测”的智能化生产模式,让种田大户能远程接受科学指导,随时掌握农作物生长情况,不仅保障了粮食产量和质量,还节约了成本。

智慧农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更培育了农业新质生产力。一方面,智慧农业打破了传统农业受自然条件和人力限制的瓶颈,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生产的可控性和稳定性。以往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方式,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往往束手无策,而智慧农业通过智能预警系统,提前做好防范措施,降低损失。另一方面,智慧农业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升级和创新。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不断加深,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农业观光旅游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当然,智慧农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技术应用成本较高,对于普通农户来说,购买和使用智能设备、软件系统的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限制了智慧农业的普及。其次,农业科技人才相对短缺,导致智慧农业技术难以有效落地。此外,一些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也影响了智慧农业的发展。

盐城是农业大市,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意义深远。应紧跟时代步伐,拥抱科技创新,加大对智慧农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设立专项补贴,降低农民应用新技术的成本。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保障。同时,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通过开展培训、技术指导等方式,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科技素质和应用能力。企业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研发更多适合农业生产的低成本、易操作的智能设备和技术。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共同推动智慧农业不断发展壮大,为盐城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绘就更加美好的乡村振兴画卷。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胡祥

编辑:张伟伟 李艳 严成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