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建设要聚焦企业感受
2025-02-14 20:06 我言新闻

自2018年开始,上海连续7年在年初召开营商环境大会,累计发布7版优化方案、实施1101项任务举措。蛇年春节后首个工作日,上海再次以营商环境为主题召开全市大会,并发布8.0版行动方案,题为《上海市聚焦提升企业感受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

把“提升企业感受”写入行动方案标题,既是顶层设计的价值导向,更是改革成效的检验标尺,反映出营商环境建设的成效。这不仅取决于政策措施和文本层面,还要更多以企业的真实体验为依据。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国内宏观数据和微观感受之间存在一定的“温差”。聚焦企业感受,就是消除政策“温差”、提振市场信心的关键所在。

具体如何做?深圳的创新实践提供了破题思路。据该市2023年营商环境白皮书披露,“营商环境气象站”系统归集企业注册注销、用工备案、信用修复等42类政务数据,构建起涵盖市场准入、经营成本、法治保障等9大维度的动态模型。系统运行首年即预警137家企业异常流动,其中89家经专项帮扶恢复经营。这种基于全周期监测的评估方式,有效规避了“以罚代管”等指标异化现象。

该系统的制度弹性更值得关注。其引入航空领域海恩法则,对非主观过错设置3次容错预警,2023年企业自主整改率较刚性监管时期提升2.3倍。这种设计恰与麻省理工《复杂系统》期刊揭示的规律契合:适度容错机制可使组织韧性提升15%至20%。当某生物医药企业因研发数据误报触发黄灯预警时,监管部门通过辅导修正而非直接处罚,最终帮助企业获得欧盟认证。

世行《营商环境评估方法论》指出:优秀评价体系应像CT机分层扫描经济生态。深圳实践表明,融合行业波动系数、区域发展阶段等变量的多维模型,既能守住监管底线,又可释放发展活力。这或许才是“放管服”改革的深层要义——在数据理性和制度温情间找到精妙平衡。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对盐城而言,优化营商环境并非简单的政策供给,而是需要构建“感知—响应—迭代”的治理闭环。当企业获得感成为衡量改革的晴雨表,当企业家满意度转化为地区发展的加速度,营商环境建设才能真正实现从物理叠加到化学反应的质变飞跃。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殷俊杰

编辑:张伟伟 李艳 顾海霞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