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创基因融入产业血脉激发澎湃发展动能
2025-02-06 07:08 我言新闻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蛇年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会,以“新春第一会”的奋进姿态,主动拥抱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创新的基因植入盐城产业发展的血脉,成为引领盐城发展的最强音。

“新春第一会”不仅发出开工实干的“动员令”,更明确新一年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历来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今年的大会为何聚焦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这一主题?会上讲述的三个故事,引发会场内外强烈共鸣。

春节晚会上,三分钟机器人扭秧歌的精彩表演,展现了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最新科技成果;春运路上,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通过AI智能服务,彻底颠覆了传统汽车行业的驾驶方式;皇派门窗17年如一日聚焦隔音技术,高效隔音产品的背后,有141个零部件和260项科技专利。这三个故事,从未来产业、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三个维度,展现了科技的力量,也证明了科产融合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创新发展,对江苏科技创新一直寄予很高期望,提出的“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摆在首位的都是科技创新。省委今年专门出台关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支持盐城绿色低碳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涉海重大科创平台。对盐城而言,将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作为新一年的“头号工程”来谋划推进,既体现中央精神,也符合省委要求,更契合盐城实际,彰显了勇挑大梁的使命担当,激荡着砥砺前行的信心力量。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盐城一直都很“拼”。市委、市政府连续4年开展科技年活动,深耕产业赛道、聚焦企业培育、重抓生态优化,国家级荣誉接踵而来,创新主体加速涌现。大会现场,通过“1122”、三个“5”、“35”三组数据,盘点过去一年可圈可点的成绩单,标注了盐城发展的新高度。清华大学盐城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金风科技、佛吉亚等企业代表先后发言,分享了与盐城一起拼搏、与科创一起逐梦的心路历程,令人备受鼓舞、更有信心。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谁能抓住机遇,谁就能赢得未来。大会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安排,作出五个“高”的具体要求,指向鲜明、催人奋进。

勇攀产业创新“高峰”,就是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放大产业集群优势,让更多科创之花结出产业之果。构建创新主体“高地”,就是要顺应技术变革趋势,发挥好企业的主体地位,打造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创新集群。构筑创新要素“高台”,就是要把握开放合作大势,坚定不移走开放创新之路,打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的“关口”。打造创新生态“高原”,就是要巩固改革攻坚态势,进一步放开市场、放宽政策、放活主体,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勇当创新发展“高手”,就是要昂扬实干争先气势,坚定信心、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强市、融合发展战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锻造强劲引擎、提供强大动力。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源头活水,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需要破解研究和生产“两张皮”问题。为此,大会印发出台了盐城市科技赋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部署实施五大行动、20项具体举措,配套出台盐城市科技赋能产业发展激励政策等文件。这些文件内容丰富、含金量也很高,要建立政策直达机制,确保政策落实落地,在创新链和产业链供需两侧同时发力,把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产业创新的“最大增量”。

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科产融合发展是一项关系全局、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必须久久为功、凝聚合力。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科产融合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加强全局谋划、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切实提高把握科技前沿、掌握科学规律、推动创新创业的能力。广大企业家和科技工作者要立志高远、脚踏实地,积极投身产业创新主战场,为盐城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形势逼人、机遇催人。站在春天的起跑线上,一个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的现代化新盐城,正开拓创新、奋发作为,在科产融合发展的大道上闯出新路、创塑特色,努力交出一份出色的“科技自立自强盐城答卷”。

 

编辑:张伟伟 李艳 王心怡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