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加速推进,部分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迅速增多,社会治理压力也在持续加大,一些带有共性的“城市病”随之而来。如何解决“小马拉大车”的治理难题,本报近期报道的盐都区推动社会治理体系改革创新试点,就是一项积极探索。
立足党建引领,可以有效凝聚社会治理的“红色力量”。在广大人民群众眼中,插红旗的地方就是充满希望的地方,戴党徽的人就是可以依靠、可以依赖的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推进基层治理的主阵地和主力军,要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壮大基层治理力量,完善基层治理机制,织密建优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型党组织等主阵地,切实凝聚党建引领动能。同时要强化融合共治,汇成治理合力,把千头万绪的事理顺,把诸多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初、化解在小、化解在萌芽。
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时代课题。探索社会治理体系改革创新,是一项难啃的“硬骨头”。既然是改革,就是要朝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社会治理体系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探索社会治理体系改革创新,必须深刻把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政治方向、发展导向和民生指向,以更大格局、更宽视野扎实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基层善治”为“大国之治”筑牢基石。
基层的矛盾纠纷,如果只是一层一级传导,始终是矛盾纠纷,还可能变得更严重,只有真正化解才能清零。对于基层的问题,相关部门应不挡、不堵、不拦,结合实际努力就地化解在源头。要更加注重源头治理,从明责、减负、赋能三个方面同时发力,解决好困扰基层治理的“小马拉大车”问题,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社会治理体系改革是一项牵一发动全身的庞大系统性工程,也是绕不开躲不过的必选题,可能会面临短时的阵痛,需要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需要始终坚持实干争先导向,始终保持一份热情和不留退路的勇气。做好这项改革,既是为今天的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也是为未来发展蓄势赋能。
记者: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融媒体记者 江汉超
一审:蔡悦丨二审:李艳丨三审:张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