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时评 | 窨井盖办“身份证”凸显城市治理智慧
2024-11-04 11:06 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融媒体记者 张长虎

最近,《中国建设报》刊发一则报道,介绍盐城市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充分发挥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作用,建立健全“一盖一编号、一井一档案”责任管理制度和台账资料,并及时与相关部门对接,更新完善基础信息数据入库,为井盖建立“身份证”的做法。据统计,目前全市已录入平台井盖主要基础信息达52万条,为日常监管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

便于市民反馈问题。窨井盖是城市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关乎群众“脚底下的安全”。以前市民反馈窨井盖问题不方便,甚至出现“无人问津”或“久拖不决”现象,影响市容又形成安全隐患,“小井盖”成了“老大难”。我市为城市窨井盖建立“身份证”后,市民可以用微信扫码,通过信息化平台,随时随地向管理部门实时反馈城市窨井盖问题,既非常方便,又相当快捷。由于平台具备强大的数据统计功能,还能有效避免传统人工确权时出现的推诿现象,从而形成全民共同参与并与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市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及时与相关部门对接,更新完善基础信息数据入库,平台里详细记载每一个井盖的部件编码、位置描述、养护单位等相关属性。市民扫码上报后,职能部门会根据窨井盖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后台数据对信息进行快速确权、派单处置,形成了实时联防联动、互通交流的快速响应机制,从而进一步提升城市窨井盖维护效率。

体现了为民办实事的正确政绩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窨井盖在人们脚下,平时不为人注目,但一旦破损、遗失,就会出现安全问题。为城市窨井盖建立“身份证”,这也体现了我市城管等部门的为民办实事正确政绩观。依托5G、大数据、物联网和云网融合等信息化技术优势,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以来,盐城市区共巡查派遣各类井盖问题案件1626件,各相关责任单位整改率达100%,确保了城市井盖完好运行。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以真干创造的实绩,才能真正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一审:顾海霞 | 二审:李艳 | 三审:张伟伟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