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排在首位。市委八届八次全会也提出,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保证。这是对改革开放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揭示了我国改革开放成功推进的根本原因。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经历时间沉淀,才能看清历史坐标。“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46年的改革开放历史,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一马平川的,而是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中不断前行。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不仅要解决思想层面的疑问困惑和实践层面的艰难险阻,也要有效应对大自然的各种灾害和国内外的风险挑战。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有效破除“姓社姓资”的意识形态迷雾,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没有出现颠覆性错误;才能积聚起全社会全民族的力量与智慧,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才能有力应变局、平风波、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一次次攻克前进道路上的隘口难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逐渐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艰巨复杂的改革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推出336项重大改革举措,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在此之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出征,议大事、抓大事、谋全局,带领全党奋力突破、攻坚克难;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作为统揽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强中枢,凝聚起最为广泛的改革力量;各地区、各部门自上而下构建集中统一的改革领导体制、务实高效的改革决策机制、上下联动的统筹协调机制、有力有序的督察落实机制;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我们突进改革“深水区”,直面新矛盾、新挑战,十年间各方面共推出3000多个改革方案,总体完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实践证明,无论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启改革开放,还是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都是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和巨大的政治勇气克服重重困难、排除种种干扰、发挥坚强领导核心作用的结果。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航向。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这里面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处于国家治理体系核心位置,始终是我们各项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二十大确立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只有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确保改革始终朝着正确政治方向稳步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为引领,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牢牢把握改革开放前进方向,该改的、能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不动摇、不偏轨、不折腾、不停顿,确保改革开放稳步推进。必须清醒认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全新事业,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不断升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踏上新征程,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我们的改革可谓愈进愈深、愈行愈艰,必须熟稔水性、把稳船舵,才能确保在根本问题上不出现颠覆性错误。因此,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绝对不能动摇,唯有此,才能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正确方向。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事业行稳致远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伟大的实践需要科学理论指导,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征途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关涉全局的深刻调整,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必须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中国共产党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创建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理论创新是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取得的宝贵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成功开创、推进并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总结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为什么改、为谁改、怎么改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理论遵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指明了改革的思想旗帜、前进方向、政治立场、发展理念、总基调、总要求、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工作重点和实践途径,党领导人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更加自觉、方法更加科学、路径更加通畅,成效也必将更加显著。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凝聚强大实践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的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回顾过往,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在法治轨道上持续稳步推进,到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部署改革开放以来最大规模的机构改革,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描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图谱,到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对继续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重要部署,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是提出一系列创新理论、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的根本保证。展望未来,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范围更广、触及利益更深、推进力度更大,协调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任务更重。只有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才能保证全党在重大改革问题上保持思想和行动上的高度一致,使党中央关于改革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工作部署在各级、各地、各方面有效落实;才能让全体人民团结在党的周围,坚定不移跟党走,在改革实践中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协调各方利益,不断凝聚共识,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推进改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披荆斩棘、一往无前。(作者李睿景:大丰区委党校)
一审:顾海霞丨二审:李艳丨三审:张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