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灶镇兴灶村:织就强村富民幸福网
初秋的头灶镇兴灶村,沃野流金。绿树掩映下,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延伸至家家户户;清澈河道上,崭新坚固的小桥静卧着;连片大棚在阳光下闪耀着希望。然而,比这田园风光更动人的,是村民脸上舒展的笑容和村庄勃发的生机。
“以前村子穷,环境也差。现在不光村子富了,老百姓也跟着沾光,村容村貌变美了,大家心里都高兴!”在村新建的高标准卫生室里,八组村民丁跃余一边享受免费量血压服务,一边感慨道。明亮宽敞、整洁规范的新卫生室,与此前老旧的样子大相径庭。
正如村民所言,2019年前的兴灶村,以传统稻麦种植为主,产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难。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不足5万元,总负债却高达70多万元。这个薄弱村在振兴路上该如何破局?
破局的关键,在于建强村级党组织。头灶镇党委强化“灶火徽煌”党建引领,选派有想法、敢作为的退伍老兵何益桂担任村书记,并选拔一批80、90后年轻干部充实班子。优化后的队伍,年龄结构优、学历层次高、能力水平强、思维眼界宽,战斗力显著提升。在镇党委的全力支持和全村干群的共同探索下,“兴村富民,‘灶福’万家”的党建品牌应运而生,凝聚起振兴发展的强大合力。
面对产业薄弱、基础设施差、资源匮乏等困境,兴灶村打出“土地流转+合作社运营+电商赋能”组合拳。第一步整组推进土地流转,划出流转区与自种区,既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又保障村民自主种植利益,仅此一项每年就为村集体增收80多万元。第二步,村集体出资成立益桂粮食专业合作社,将40多块零散田块收回集体经营。此举不仅解决了劳动力老龄化、零散效益低等问题,释放的劳动力流向周边企业拓宽了增收渠道,参与流转的村民年底还能享受村集体分红。今年,兴灶村再次积极探索做好“土特产”文章,村合作社试种两亩绿宝石香瓜,通过文旅直播间线上带货,销售额达一万多元。
集体经济盘活以后,村“两委”思索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反哺村民、惠及民生。兴灶村统筹合作社盈利、联动上级资金,大力实施“路桥畅通工程”:拓宽硬化农路5公里、安装路灯116盏、新建改造桥梁4座,高标准建成村部及卫生室……产业发展积累的财富,实实在在转化为村民可感可及的幸福。同时,优化提升“软服务”:村部设置免费文印角,聘请专业律师提供法务咨询,成立“守望服务车队”保障老人能够及时送医。
从鼓起的钱袋子到脚下的康庄道,从“绿宝石”的甜蜜到直播间里的欢腾,从议事厅中的坦诚到公开栏的明澈——兴灶村的实践深刻昭示:强村富民的生命力,在于将发展的成果融入每位村民的温暖日常。如今,这张幸福网,正沿着四通八达的“连心路桥”,向着更加富足、和谐、美好的未来铺展延伸。
(班雪凡 刘进涛 黄勇 张卫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