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港镇:传唱48年的大爱之歌
2025-02-06 10:14 我言新闻

滨海县滨海港镇木楼村村民徐兆付,家中兄弟六人,他虽排行老三,却是家中顶梁柱。48年间,他先后照顾年迈的父母、患小儿麻痹症的侄女、残疾的四弟和患有重病的六弟,他用瘦弱的肩膀撑起了这个多难家庭,自己至今未成家。2022年12月,当选“盐城好人”,2023年徐兆付荣登“江苏好人榜”。

勇挑家庭重担显担当

徐兆付家中兄弟六人,他排行老三。1977年,徐兆付20岁时,年仅40岁大哥徐兆木,因心肌梗塞不幸去世,大嫂不久也因分娩出血过多不幸离世,只留下刚出生且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的侄女。徐兆付的二哥徐兆俊育有一儿一女,当年大的才六岁,小的还在襁褓中时,二嫂就因意外死亡,留下一双儿女无人照料。除此之外,家中的父母年岁渐高、体弱多病,先天性痴呆症的四弟徐兆和生活也不能自理。

排行老三的徐兆付在这样特殊的家庭背景中,义无反顾的站出来成为了多难家庭的顶梁柱,洗衣、做饭、收拾房间、照顾侄儿侄女,各项事务他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徐兆付的父亲患有风湿,关节经常疼痛,为了减缓老人的关节疼痛,徐兆付专门向行家学习了按摩,经常给父亲捏肩捶腿。对残疾侄女,他也一直收养在身边,一直到她出嫁。对二哥家的一双儿女,他也没少牵挂。除了照顾着一家子人,他还要去城里打一些零工补贴家用,他自己省吃俭用,从不花一分钱,衣服缝缝补补,穿了一年又一年。“我们活了这么一把年纪,没有见过这么懂事孝顺的人!”村民们都感慨地说。

放弃成家无怨无悔

眨眼间,徐兆付到了结婚的年龄,村里也有不少小姑娘追求,可别人一打听他家的情况,外加上他还坚持要照顾兄弟及父母,上门打听的人都会知难而退。他也放弃了一次又一次成家立业的机会,他说自己若成家,就无法照顾这个特殊的家庭,因此忍着艰辛拉扯着一家人,努力尽好一名儿子、兄弟、叔父等职责,照顾这个多难家庭几十载春夏秋冬,诠释着“孝”和“爱”的传统美德。

1995年,重病多年的父亲去世,母亲也年事已高,牙齿脱落无法进食,徐兆付凌晨四点起床为母亲精心准备早餐,一年四季天天如此,老太太只能吃流食,徐兆付特地买软食喂母亲,每天晚上都要等母亲熟睡之后自己才睡下。冬天天冷就给母亲床上垫上厚被子保暖,夏天天热就为母亲换上凉席,春天时节又把母亲的房间打扫得干净,每天通风,秋风寒起时为母亲添上衣物御寒,一年四季把母亲照顾得舒舒服服,整整洁洁。徐兆付常说:“作为儿子,理应赡养好自己的母亲,以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现在母亲有病,我更应该守在她身边好好照顾她。”2018年,徐兆付母亲安详离世。

兄弟情深不离不弃

比起照顾父母和侄儿侄女,最让徐兆付揪心的还是两个弟弟,先天性痴呆症的四弟徐兆和、年少顽皮的六弟徐兆友,不得不让他担起长兄如父的角色。四弟徐兆和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给弟弟洗衣、搽拭身体、做饭、剪指甲、剃胡须……事无巨细,徐兆付都是亲力亲为。随着年龄增长,痴呆症状况加重,弟弟时不时会发脾气,摔东西,但徐兆付都是默默承受,毫无怨言。“以前的日子难过,每天忙好这些还要去外面打零工,一天下来,浑身散了架似的不想动,可是没有办法啊,我还有弟弟等着我去照顾呢。”当谈及生活的艰辛时,徐兆付淡然地说。为了让哥哥身体好一点,徐兆付还常常想办法为弟弟求医。六弟徐兆友年轻贪玩,徐兆付托朋友帮弟弟在常熟市找了份工作,到了谈婚论娶的年龄时,徐兆付又帮弟弟张罗着婚事,帮助他成了家。2017年徐兆友和妻子离婚。

2019年秋天,徐兆友因患上糖尿病、肝腹水、肝硬化等并发症,留在常熟无人照料的他在徐兆付的催促下回到了老家滨海。徐兆付需要定期送弟弟到医院进行治疗,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徐兆付从没想过放弃。为了给弟弟增加营养,他避开糖尿病禁忌食品,每天总是变着法儿地为他准备饭菜,后来六点身体有所好转,又回到江南继续打工生活。

48年来,他从一个帅气的青年变成了满面苍桑的老人,时光见证了他的善良、勤劳、执著、朴实,也见证了他的苍老。他是一名普通的农村青年,虽然一生没有做过什么大事,但日常的点滴也足以感天动地。面对眼下的生活,徐兆付靠自己种几亩地和村里一个电站给人家打水挣些零钱过日子,不过在徐兆付始终微笑而平静。他那份“不抛弃、不放弃”的坚守信念和家庭责任,在生活中诠释得淋漓尽致,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让我们看到了这份人间真情与大爱。

(张文斌  吴超)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