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大家谈 | 发挥人才驱动作用 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2024-05-06 10:41 来源:周旭芳 孙玥 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对城市而言,人才发展和产业发展具有耦合效应,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是相互塑造的。高职教育作为与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与民生、就业关系最直接的教育类型,对城市发展、产业更新具有深远影响。

发挥人才驱动作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背景

当前,新质生产力成为各地谋篇布局的高频词。2024年新春伊始,我市召开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发布解读《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意见》《盐城市“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展现大抓工业、大抓产业、大抓项目的鲜明导向,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坚强决心,不断为地方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如今,发展新质生产力最需要的是技能人才和更好更实用的技术成果。为此,高职院校应发挥重要担当作用。

高职教育是培养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基础性工程,人才培养方向为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当前,我市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期,高职院校要增强办好高职教育的责任感、荣誉感,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大方向,注重学生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习惯的养成,加强与地方企业深度融合,推动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发挥人才驱动作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市有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医药职业学院、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盐城技师学院和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5所高职院校。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发展思路,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铸校、创新活校、和谐兴校”五大方略,构建完善“政行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育人模式,探索形成“双链对接、双教融合、双证融通、双元互动”的“四双”育人模式,全力构建科技研发、资源共享、职教联盟、社会培训四大服务平台;省市校共建盐城非遗学院,学校入选全国非遗传承人研培院校,获评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育人示范基地;传承铁军红色基因,建成铁军文化园,学校两项案例入选全省职业院校“三全育人”典型案例。江苏医药职业学院紧紧围绕国家“双高”院校和职业本科教育创建标准,深入实施“师资队伍强基、学校专业培优、时代新人铸魂、科技服务赋能、和谐校园提质”五大工程,坚持“四个面向”,深化校地融合,加强有组织科研。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领域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综合实力持续提升,为地方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盐城技师学院担任部级课题的组长单位,牵头电气维修专业预备技师职业功能模块课程体系研发,承担机床切削加工、服装制作与营销、数控机床、电子商务、汽车维修等5个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形成以高职教育为主体,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联盟办学、现代学徒制办学和国际国内合作办学相互促进的“一体两翼三融合”办学新格局。

从目前看,各家高职院校发挥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开好了局、起好了步。但在教育教学体系、专业结构、科技创新和产学研融合方面还有待调整和优化,存在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有效对接不够精准、引才育才用才留才政策不够完善等问题。新时代高职教育如何更好发挥人才驱动作用,培养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发挥人才驱动作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建设路径

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提高人才供给力。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是能熟练掌握新型劳动工具和持续创造新型劳动对象的战略人才、应用型人才,其应具备更强的理论素养、职业技能、创新意识、数字化思维和智能化应用能力。高职院校须锚定新型劳动者的能力要求,强化类型教育特征,集中办学资源要素,突出优势特色,优化学科建设布局,坚持以自主创新为“新引擎”,以智能数字为“新介质”,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为“新阵地”,培养创新型人才急需的“新素质”。构建高质量教育教学体系。在培养方案设计上,以数智科技赋能,重构数智化、绿色化课程体系,推进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转型,加强与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结合力度;强化项目驱动型学习,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团队、平台、项目耦合机制,将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的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资源和育人优势。在教学资源配置上,打造包含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数据安全等知识技能要素的专业课程;建设专业与技术为一体的高水平生产性实训基地和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深化数字领域新工科研究与实践,教学过程及时植入新理念、新技术、新标准、新方法。在教学方式革新上,通过鼓励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方式,实施“订单式”培养的合作办学模式,促进企业需求融入课程改革,逐步形成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的育人模式,实现“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

优化新专业结构布局,提高专业生命力。高职院校须根据科学技术发展新趋势、区域产业发展新方向和职业结构新变化,未雨绸缪、适度超前、因地制宜优化专业设置,重点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是处理好“新”和“旧”的关系。新质生产力,既来自传统生产力的改造升级,也来自科技的创新发展。传统产业是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壮大的“压舱石”,企业数量、产业规模在全市工业经济中占比举足轻重,是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柱。全市高职院校在优化专业设置时,既要以新技术嫁接、新模式提质、新链条重塑、新空间拓展、新品牌培育等“五新”为主要抓手,培育设置“新”专业,又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服务传统产业向装备智能化、产品高端化、工艺现代化、效能绿色化、生产数字化等“五化”为目标,对传统“旧”专业进行全面数智化、绿色化改造。二是处理好“内”和“外”的关系。既要充分考虑自身办学基础、师资水平、实训条件等内部因素,量力而行,又要立足我市产业布局实际,充分用好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借力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同合作机制,发挥外部优势,确保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实现同向同行、同频共振。三是处理好“此”和“彼”的关系。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建立高水平学科交叉平台,组建交叉学科群和强有力的科研攻关团队,加强学科之间协同创新。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科技支撑力。一是构建“开放多元、精准务实”的人才引进体系,通过现场宣介、项目引才、以才荐才,高效精准引进数字化转型、“双碳”、智能建造等新业务领域人才和国际化人才,着力补齐师资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的短板。二是打造“结构合理、梯次配备”的名师培养格局,着力分类培养业务精湛、业绩突出的教学名师、科研能手、技能大师,深入开展“揭榜挂帅”、专题研修、成果转化,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搭建发展平台,完善培育机制。三是“破五唯”改进人才评价方式,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完善职称评价标准,改革职称评价方式,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学人才评价体系,科学设置评价周期,为科技人才“松绑”。四是持续优化人才服务效能,聚焦关键小事,关注人才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校党委领导班子和人才“结对子、交朋友”,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五是加强人才宣传,树立先进典型,通过“两微一端”对优秀人才进行宣传报道,全力讲好人才故事,营造全校重视、关心和支持人才工作的浓厚氛围,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激情。

深化高水平合作交流,提高产业贡献力。今年是我市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高职院校要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研究,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培育壮大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型交通等主导产业,做到重点再聚焦、特色再彰显、融合再紧密、要素再聚集,不断为我市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引入数智技术,聚焦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着力提高产业“含金量”“含新量”“含智量”,超前谋划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数据安全等领域数字人才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产教科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人才产业链”,全市高职院校要把握数字时代新特点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要求,立足区域优势、支柱产业和人才需求,不断拓宽国际视野,形成水平领先、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人才培育体系,培养一批既懂产业技术又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周旭芳为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处长、正高级会计师,盐城市产教融合发展中心成员;孙玥为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盐城市产教融合发展中心成员。本文为2024年市社科基金项目“盐城市人才驱动新质生产力的路径研究”〈24skA129〉阶段性成果)

编辑:周敬人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