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突破口化解“陪护难”

2023-07-26 09:58 来源:新华网 字号:

住院陪护难是一个老话题。近来,又有两个案例引发关注。一是一位北京市民在几家医院辗转住院大约70天,经过医保报销后自付医疗费1万多元,而护工费比医疗费还高,支付了1.7万余元。另一个是有患者家属向媒体反映,因医院不允许家属陪护,自己只能每天在病房外守候。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不少患者都希望自己的家属来陪护。一来,钱是辛辛苦苦挣来的,能省则省;二来,家属更了解患者,照顾更细心,有利于患者治疗和康复。更重要的是,患者家属花钱请了护工,可一些护工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不尽如人意。这些护工之所以护理能力不足,与行业入职门槛低、培训不规范等有很大关系。比如,有的家政公司招聘护工时,不限学历、无需相关经验,年龄最好是四五十岁,吃苦耐劳、手脚麻利即可。

一边是想自行陪护而不得,另一边是请护工有可能花冤枉钱,患者家属的遭遇引发共情。

板子是不是应该打到医院身上?仔细一想,没这么简单。医院的一些病区不允许家属陪护有其合理性。比如,传染病区遵循传染病管理规范,家属不能随便进出。此外,如果医院不参与陪护服务,一旦在陪护过程中患者出了问题,容易出现医患矛盾。然而,让护士承担患者所有的护理工作既不现实也不合理。

尽管如此,壮大陪护人员队伍、提供住院陪护服务,医院依然责无旁贷。在医院护理资源获得有效补充之前,或许破局之道在于培养医疗护理员。2022年4月份,国家卫健委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在补齐护理短板弱项方面,提出“建立完善护理岗位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和发展医疗护理员职业队伍”。一些地区也开始了相关的尝试。2022年8月份,福建省开始组织实施公立医院“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

从试点经验来看,无论是医院的护理员制度逐渐完善,还是护理员经过职业培训后持证上岗,要确保“无陪护”病房护理服务能够长期、健康运转,都需要资金支持。未来,不论是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还是推出相关扶持政策,都不宜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探索符合实际情况的实施方案。对于医院来说,需要医患双方多理解与配合,给患者和家属多一点自由选择的空间,由此才能照亮“零陪护”之路。 (年 巍)

编辑:苏舒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