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味”创新也能有大作为

2019-01-07 09:46 来源: 字号: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不是高科技人才的专利,只要坚持问题导向,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善学肯思、敢想敢试,普通人也可以搞创新。也许这些创新并不高大上,但只要能实现降本增效,助推高质量发展,冒着“土味”的创新也能有大作为。

贴近基层,才能发现问题。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创新就没有价值。以增产为导向,袁隆平大力推广杂交水稻;以致富为目标,吴仁宝聚焦村级经济发展;以实用为标准,王选研制成功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这些改革先锋无一不拥有大量实践的基础,对基层的痛点、难点了解透彻。普通群众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这些都是创新的现实需要和内在动力。有了大量的实践才能有的放矢,找到问题的症结,如果不去思考,墨守成规,以为理所当然,就不可能实现进步,求得突破。

善于总结,才能结晶智慧。看似粗浅的想法,简单的变化,只要多加总结、提炼,即使只有局部细微的优化,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2016年,盐城市射阳县“联耕联种”模式写进当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一时间,这座有着鹤乡美誉的县城受到举国上下瞩目。这一创新成果,正是当地农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的智慧结晶。起初只是几户人家之间的临时变通,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引导下总结出了这条适合平原地区农村生产的高效模式。如果仅仅局限于一时一地的突然灵感、际遇,而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总结,那么就无法形成最终的创新成果。

普遍推广,才能发挥作用。创新成果尽快转化成现实生产力需要有良好的平台载体,熟练掌握技术的人才以及一批有示范带动性的项目。江苏沿海地区盛产蟹苗,以往群众都是运用水泥池培育蟹苗,不仅成本大,蟹苗死亡率也一直居高不下。一些群众探索尝试运用土池育苗方式,成本大大降低,蟹苗存活率不断提升。看到土池育苗带来的巨大收益,在科研院所、政府机构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群众接受了这种创新育苗方式。相较于专利证书,群众更相信身边实实在在的事例。

“土味创新”源自群众智慧,理应得到充分重视和保护。一些群众可能文化层次并不高,但他们思路灵活、眼界开阔,应该鼓励培育他们成为民间创新达人。一些群众的专利意识还不强,这就需要有关部门介入引导申请发明专利。职能部门应该更加广泛深入基层发现收集这些好点子、好想法,联系对接科研院所提炼升华,充分释放创新效应。(射阳县委宣传部 戴超)

编辑:张文凇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