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在数据账上机关算尽

2018-08-17 10:40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 字号:

近日,因“对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造假”一事,山西某市相关人员被问责入刑,而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也被约谈。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该市去年1月之后的第二次约谈,背后折射出履职不力、敷衍整改的问题,令人警醒。……在一些地方,“整改压力”沦为“造假动力”:将空气监测站设在公园,把喷雾炮贴身服务监测点,甚至用棉纱堵塞采样器……这些做法,用尽了心思,却没有用对地方。(8月9日《人民日报》)

当下,市民生活中充斥着各种数据:地方经济发展如何,看看人均GDP;生活水平有没有提升,看看居民CPI;居住环境有没有提升,看看空气质量指数PM2.5……可衡量、可比较的指标数据给了人民很多的确定性。真实的合理的数据让人民乐于当下,同时又对未来可期。

然而,有的地方却在数据上费尽心机,如何让城市绿化率提升、如何让空气质量指数提高、如何提高贷款和存款增幅等等,如何用一本本“数据账”迎合各种检查,都使得数据成为个人仕途的“助推器”。对数据依赖过多、忽略真实情况的现象,究其原因是与公共权力执行者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工作作风等诸多方面相关。

拿“数据账”评判工作。有的地方,在相对多的情况下,上级部门对下级的工作安排,都是分任务、分“数据”,实现了多少“数据”增长量,才算完成了下级的考核任务。而下级部门为了在同级相比中“脱颖而出”,体现自身工作的先进性,就会在“数据”上你追我赶,费尽心机,不敢松懈。如果无法完成“数据”,相对的数据“水分”也就会产生。

用“数据账”树立公信。有的地方认为,好看的数据能够获得市民的信任和青睐,能够让市民对其更加地信任,并积极支持其政策的执行和推进。因而,在“数据账”在阳光下公开时,这些地方会通过各种手段来勾勒一幅幅“幸福动人”画卷。

把“数据账”作为个人政绩。有的领导干部在长期工作的过程中,工作目标不在于如何走进群众身边,切实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极力打造城市的“新地标”、开发“新”的增长点,在个人任职期间极力“踏石留印”。

对“数据”过度追求,会让当政者走进思想误区,使得一些政策的执行偏离了原来的初衷。要改变人人都是“数据控”的局面,重点要在观念、工作方式、工作作风上加以改进。

一是肯定数字背后的劳动。数字体现的是工作成效,数字的增长与降低是无数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数字”可以成为工作好差与否的参考,但是不应仅仅以“数字”论“英雄”。二是创新工作评价考核方式。不应以单一的“数据”考核来评判政务工作的成效,还应考虑多元化的评判方式。人民群众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是党和政府工作的评价标准。因而,在工作考核上更要加入民众参与,不仅能拉近民众与政府的距离,更能够增进政府的公信力。例如,邀请第三方评价、社会公益组织的参与等等。三是秉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要勇于挤干数据中的“水分”,向工作中的不足求改进,向工作中的经验的求实效,以真真切切的“干货”来书写新时代下的新作为新篇章。(射阳日报社 成杰 )

编辑:张文凇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