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联工作法”推进流动党员“回归工程”

2017-07-03 10:06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 徐正余 字号:

  流动党员因其分布广、流动性大、长期在外等原因,一直是党员教育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针对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就业去向掌握难、经常教育难、活动组织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探索实行流动党员教育服务“四联工作法”,确保流动党员实现组织不缺位、学习不打折、思想不掉队、作用不弱化。

  建立定期联系制度,确保流动党员回归组织。健全“一人一档”专项台账。对流动党员情况进行逐一排查摸底,做到外出原因、外出时间、流向地址、从事职业、联系方式等“五个掌握”,实行“一人一档”,健全专项信息台账。同时按流动党员流向区域,划分为5至7个网格,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支委联系制度。对每个网格的流动党员,明确一名支委专门联系,制作发放联系卡,年初组织流动党员填写,内容包括外出地点、联系方式、通讯地址等,采取“一人一卡片、一月一联系、一季一汇报、半年一评议、一年一见面”的方式,支委成员定期与结对的流动党员进行联系,并逐项记载沟通联系情况。构建双向沟通机制。党组织定期向流动党员通报重大事项、重要活动、重大决策,流动党员定期向党组织汇报去向行踪、思想动态、工作情况,实现“党员行千里,组织一线牵”。

  拓展网上联络渠道,确保流动党员回归教育。开辟空中学习走廊。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在每个村(社区)建立“流动党员e家”网上党支部,通过流动党员“e路平安”网络信息平台、流动党支部QQ群、微信群等现代通讯手段,定期向驻外党组织和流动党员统一发送活动要求、学习资料、重要会议视频等,让流动党员学习教育“触手可及”。分类开设网上课堂。针对在外创业、从事经营、企业务工等人员的不同特点,邀请专家进行专题党课辅导;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网格的流动党员的从业特点,由各基层党支部创设专项党日活动主题,吸引流动党员积极参加党日活动、接受党性教育。建立常态长效联系。“网上党支部”开设网上学习、网上讨论、网上表决、网上接转组织关系、网上缴纳党费等功能,实现流动党员网上接受教育、参与监督、交流经验、沟通感情全覆盖,让流动党员随时随地与党组织建立联系、保持沟通。

  完善关爱联动机制,确保流动党员回归初心。实施政治关怀。及时向流动党员传达党支部的决议和要求,在换届选举、讨论重大事务时,通过网上党支部征询意见建议,鼓励流动党员积极参加“两委”换届选举。实施成长关心。利用流动党员返乡机会,年初组织参加一次党日活动、一期专题培训、一场法制宣传、一项技能培训“四个一”活动。出台专门文件,为回乡创业的党员,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土地、资金等一站式服务。联合相关部门,为回乡就业的党员,帮助推荐就业岗位。实施亲情关爱。建立流动党员关爱驿站,定期组织家庭成员与其进行视频,对留在家乡的流动党员子女和老人,组织志愿者给予学业辅导、生活关爱,增强流动党员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实施结对帮联行动,确保流动党员回归本色。开展流动党员目标承诺。在流动党员中深入开展以“联系一名在外务工人员、兴办一件惠民实事、输出一批劳务用工、提供一个项目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四项承诺”活动,引导流动党员自觉争当“服务家乡的勤务员、发展经济的领航员、兴办实体的招商员、展示家乡的宣传员”,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施流动党员反哺工程。以“创业他乡、服务老乡、回报家乡”为主题,实行设岗定责,每名流动党员至少结对帮扶一名生活困难党员,为帮扶家庭提供生活资助、创业扶持、信息咨询等,助推精准扶贫,帮助创业致富。实施“爱乡回流”行动,鼓励有一技之长、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就业,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贡献才智。完善流动党员定期评议。全面推行流动党员动态积分考核机制,深化流动党员“评定升”制度,把流动党员目标承诺完成情况、结对帮扶困难党员情况、回报家乡情况等纳入评议内容,并把评定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及时通报,推动流动党员回归本职、发挥作用。

  (作者系建湖县委“两新”工委书记、组织部副部长)

编辑:张文凇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