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密型县域数字化医共体建设作为当前深化医改、构建分级诊疗体系的重要举措和重点任务,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健康需求的重大改革举措,阜宁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听取专项工作报告、视察调研等方式,多次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推进。旨在通过县域医疗卫生资源的整合、优化和提升,推动紧密型县域数字化医共体建设进入“快车道”。
近年来,阜宁县结合县域实际,以紧密型数字化医共体“十张网”建设为载体,打造新时代数字健康阜宁,实现县域内优质医疗资源普惠共享,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心电图是诊断心脏问题的重要工具,对心律失常、心肌梗死、遗传性心律失常等心脏问题的诊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截至目前,区域心电已基本覆盖县域各镇区村卫生室,心电诊断中心累计服务0.76万人次,完成15106次心电检查、950场远程会诊,提供疑难心电图会诊280余例。“心电一张网”建设使县域胸痛救治实现“重心下移,关口前移”,解决了农村心电检查空白问题,打通了胸痛救治“起跑第一公里”。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数据互通是关键。在阜宁县卫生健康委的牵头组织下,阜宁县“心电一张网”项目通过信息化规范建设打通县、镇、村医疗机构数据壁垒,为村卫生室配备具有远程传输能力的便携式心电图机,检查数据统一自动上传至心电云平台,由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医生实时诊断并出具诊断报告,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数据互通、资源共享”。通过硬件设备的升级优化,村卫生室平均2分钟即可完成心电检查,让农村心血管疾病患者实现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一创新举措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医疗专家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的诊断服务,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强化意识是重点。为了加强村卫生室医务人员的诊断救治能力,阜宁县致力于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对县级专家资源进行统筹调度,医疗专家定期下沉到村卫生室授课及开展健康教育,让更多基层医务人员了解急性胸痛及胸痛中心的相关知识,提高胸痛患者及时救治的意识,普及实用的快速互救技能,进一步提高急性胸痛的救治成功率。
提高基层医疗诊断效率,AI赋能是创新。在县、镇、村医共体的建设过程中,阜宁县创新引入AI人工智能技术,利用其分诊调度、危急预警、辅助诊断、报告质控等功能赋能心血管健康全周期管理,助力基层医疗机构提升健康筛查、高危识别及慢病管理能力,从而提高上下级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及整体效率,助力打造心血管病患者一体化救治体系,不断夯实智慧医疗服务基础,持续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和医疗满意度,全力推进全县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群众的关切就是调研的“方向标”,县域紧密型数字化医共体建设是党和政府为确保民生保障的一项重大决策,是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问题的有效途径,下一步阜宁人大将聚焦目标要求,切实保障紧密型县域数字化医共体高效运行,为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注入新内涵、增添新动能,真正打通群众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