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身陕西贫苦农家,参加革命转战各地,在盐城射阳洒尽了青春的热血,把一个英雄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他乡。几十年来,陈发鸿这个名字,已经深深融入鹤乡大地,被世代纪念、怀念,和这里的人民永远在一起,见证沧桑巨变,激发奋进力量。
1月29日,“铁军魂 盐城红——红色基因代代传 大手小手传承行”走访新四军烈士命名地大型新闻行动采访组,走进射阳县合德镇发鸿社区,感悟先烈勇敢无畏的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前行的榜样力量。
走进射阳县烈士陵园
红色热土
小洋河畔两度激战 英雄团长以身殉国
合德镇发鸿社区地处射阳县城老城区中心的恒隆广场,西侧的发鸿街是为纪念陈发鸿烈士而命名的。楼下的小洋河穿城而过,似乎还在诉说着1945年的那惨烈战斗。
“他年仅29岁,就牺牲在合德的土地上。”73岁的黄文冲动情地讲述着陈发鸿烈士的战斗过程,有说不完的感慨。黄文冲老人退休前在射阳县合德镇镇史办工作,十分熟悉射阳历史。在发鸿街也住了快40年,老人见证了发鸿社区的变化,对社区充满感情。
陈发鸿是陕西省延川县人,1915年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幼年时,他给地主家当小伙计,时常遭到主人打骂,苦难的人生使他练就一副坚毅刚强的性格。1935年,刚满20岁的陈发鸿,毅然参加了红军,从此踏上革命的道路。在革命队伍里,陈发鸿进步很快,不长时间就由班长升任排长、连长。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他担任营长、副团长。随八路军五纵队南下后,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三师,1943年陈发鸿升任八旅二十二团团长。二十二团号称“虎团”,陈发鸿被黄克诚誉为“虎将”。
向陈发鸿烈士献花
1944年10月,盐阜地区军民向日伪军发起总攻。新四军三师决定攻打盘踞合德镇的日伪军,由八旅二十二团和二十四团担任主攻。合德,是苏北黄海边上的棉区重镇,也是日伪军在盐阜区的主要据点。
10月19日深夜,风雨交加,二十二团团长陈发鸿率领指战员顶风冒雨,从30里外的小闸口赶到合德。夜半时分,合德战斗打响,陈发鸿指挥部队从城西南方向,突过护城河和耕耘河,夺取南圩门的碉堡。
位于合德中心的陈家炮楼,是合德镇规模最大、工事最坚固的敌火力点。陈发鸿果断指挥部队,利用街巷地形物,迅速运动,凿通墙壁前进,很快攻下与陈家炮楼遥遥相对的孟家炮楼。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部队以猛虎下山之势向敌据点冲锋,爆破手穿过两道护城河,跃过战壕,摧毁了外围火力点。陈发鸿及时组织后续部队勇猛出击,终于攻下陈家炮楼,整个合德外围的伪军全部被歼。
盘踞在合德内围的日军仍死守据点,拒不投降,我军围困两天后,于21日再度发起总攻。陈发鸿亲临第一线指挥战斗,激战中不幸中弹,倒在血泊之中。战士们给他包扎伤口,把他抬到设在街北的卫生队抢救。
“陈发鸿深知自己伤势严重,他讲道:‘战斗是流血的政治。要打仗,就会有流血。牺牲,是革命军人常有的事,请同志们莫难过。’21日晚,年仅29岁的陈发鸿团长终因伤势过重,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光荣殉国。”黄文冲沉痛地说。
观看展厅老物件
人物故事
英烈事迹代代相传 红色精神激荡人心
“陈发鸿团长率部驰骋盐阜地区4年多时间,屡建战功,与广大人民群众结下深厚的革命情谊,深受盐阜地区党政军民的赞誉与拥戴。”1月29日,发鸿社区党总支副书记丁进军热情洋溢地为小记者们讲述陈发鸿烈士的英雄事迹。
走进发鸿红色文化传习所,一张张保存着记忆的老照片,一段段慷慨激昂的红色故事,一件件岁月留痕的旧物……让小记者们重温那一段荡气回肠的烽火岁月,感悟先烈们的英勇精神。
为更好展现红色人物背后的传奇故事,丁进军成立“丁大姐百姓名嘴工作室”,依托社区“发鸿传习所”阵地,每年为2000余名社区居民、中小学生开展红色文化宣讲。
丁进军表示,一个个口耳相传的红色党史故事,就是一段段厚重的红色历史,虽然战火纷飞的年代已经过去,但我们要永远铭记牺牲的烈士。要深挖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记忆,传承新四军革命精神。
2019年,发鸿社区联系到在上海的陈发鸿烈士女儿陈元。为确保陈元顺利寻亲,合德镇与陕西省延川县多次沟通,并组织寻亲队,赴延川县为陈发鸿烈士寻根,最终通过DNA技术比对,确定了与延川县杨家圪台镇陈家塬村陈氏家族的亲属关系。2023年,合德镇还捐资30万元在陈家塬村建设发鸿广场,并落成陈发鸿烈士铜像。
“几十年来,发鸿社区的变化翻天覆地。40年前仅有两层楼的人民商场,现在已经成为县城现代化的商业中心。”74岁的俞元秀原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插队知青,1984年后来到发鸿社区生活。
在俞元秀的指引下,记者们沿着振阳街向北,抬头可见发鸿街道路整洁,草木葱茏,河道岸线整洁透亮,一幅“洁、绿、畅、美”的美丽画卷呈现眼前。在小洋河两岸,建起的健身步道,成为附近居民散步锻炼的好去处。在河上,朝阳桥、网红桥、振阳桥横跨两岸,连接南北,共同见证合德镇发展历程中的一次次跨越。
如今,发鸿社区已成为合德镇人口密度最大、服务人口最多的社区。该社区以“红色发鸿”党建品牌引领商圈发展,紧扣商圈发展急难愁盼问题,聚焦社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高标准打造快递小哥、外卖骑手、货车司机歇脚纳凉的“暖心驿站”。大力实施惠民工程,加强资源融合,一体化推进慰问困难儿童、帮扶弱势群体、文明同建等工作,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陈发鸿烈士的英勇事迹也激励着后来人,辖区青年踊跃参军、保家卫国。在社区的走廊墙壁上,安装着一块宣传牌,刊登着辖区10余名现役和退役军人的彩照以及获奖信息,这面军人“荣誉墙”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据了解,发鸿社区有退役军人1100多人,且每年都有立功受奖的现役军人。2023年,社区有5名应届大学生参军入伍,被评为射阳县征兵先进社区。
近日,合德镇人武部、退役军人服务站一行人来到发鸿社区的恒隆苑小区,为现役军人顾佳军家中送去二等功喜报。
一行人与顾佳军家属坐在一起亲切交谈,讲述顾佳军在部队的先进事迹,关心询问家属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父亲顾正荣介绍,儿子小时候就常听长辈们讲述陈发鸿烈士的英勇事迹,耳濡目染下,心中埋下红色的种子,要以陈发鸿烈士为榜样,明确从军报国的志向。
聆听红色革命故事
记者手记
传承红色基因
珍惜幸福生活
在新四军烈士命名地——射阳县合德镇发鸿社区,站在发鸿街与红旗路的交叉路口,醒目的指引牌上赫然写着“发鸿街”。在不远处的发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广场,陈发鸿烈士生平介绍展板前聚集着人群,他们或仔细阅读展板上的文字,不时发出阵阵讨论和感慨,或拉着亲友一起拍照打卡。
我们欣喜地看到,即使跨越几十年的时空,很多人仍熟知城市的这段红色历史,陈发鸿依旧鲜活地“活”在射阳人民的心中。他就像一座丰碑,始终屹立在城市的历史坐标里,又像一盏明灯,始终照亮着后人前进的道路。
老区焕新颜,变的是更美的容颜、更快的脚步,不变的是红色记忆与历史底蕴。永远不忘来时路,始终坚定红色信仰,铭记烈士的牺牲精神,我们定能创造更多新的业绩。
发鸿社区
红润童心
英烈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们的精神将永远刻在我们心中,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盐城市第一小学 四(3)班 周彩宇
一天的寻访活动让我懂得了珍惜和感恩,珍惜先辈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
——盐城市第一小学 四(3)班 李宇轩
陈发鸿烈士为了实现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英勇战斗,无惧生死,这使我深深感动和深受鼓舞。
——盐城市第一小学 四(3)班 徐尔缦
听完陈发鸿烈士的英雄事迹,我知道了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我们要学习他的坚强精神,报效祖国。
——盐城市第一小学 四(3)班 王毓睿
没有陈发鸿这样的烈士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我们怎会有如今幸福的生活!我们应该不忘初心,牢记先辈遗志,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盐城市第一小学 四(3)班 周昱航
看着胸前的红领巾,今天我终于知道这是怎么来的。先烈们为了革命的胜利,献出年轻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事迹让我们敬佩,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铭记。
——盐城市第一小学 四(3)班 李博文
摄影摄像:记者 李思远 王焱 胡瑞宸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