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突然破裂,多脏器衰竭
“即便是在重症监护室,我也倍感亲切,因为你们,让处于疾病折磨中的我获得了战胜病魔的勇气!救死扶伤,再美的语言也无法言谢大恩!”这一封字短情深的感谢信,道出了市三院患者朱玲(化名)和她全家人的心声。
6月5日,转出ICU病房的朱玲非常清醒,“我要立刻把这么多天的感受写下来,是市三院医护人员,把我从鬼门关上拉了回来!”记者见到朱玲时,她仍反复念叨这句话。一旁,ICU重症监护室护士长陆银翠握着朱玲的手,“你看,这么难都挺过来了,接下来,我们要更有信心!”
“对她进行的手术和护理,就像是在高空走钢丝,难度非常大。术后整整昏迷了十多天,但病人家属非常信任我们,始终没有提出要转院治疗。这份信任,也给予我们强大的动力。”市三院北院区ICU重症监护室主任邹其银告诉记者,“我们一次次面对失望,甚至是绝望。但一次次挺过了难关,始终没有放弃!”
4月24日凌晨,60岁的朱玲突然腹痛发作,愈来愈剧烈。家人把她送到北三院急诊检查,被告知:肠子已破裂!
“这是乙状结肠破裂伴弥漫性腹膜炎,而且肠内容物漏入腹腔,导致了周围渗出性病变,周边肝、脾、胃等多个脏器衰竭。进入手术室后,病人的血压就一直上不来。”邹其银主任说,像这种情况,随时可能出现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
到底是什么引起了这么严重的突发疾病?朱女士的丈夫认为,可能是因为妻子不慎吃入了某些坚硬的食物,饮食不健康加上连续的旅途奔波等因素,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出现。
“这种病的出现概率在人群中大约只有十万分之一。”普外科医生进行急救手术后,邹其银主任紧急组织ICU重症监护室全科医护人员立刻为朱玲进行抢救,并多次组织全院会诊。一次次挑战,一次次突破,每一个成员,都倾尽全力。
对于患者来说,手术只是成功的第一步,术后控制感染、纠正休克成了压在重症医学科团队肩上的大山。从4月24日至6月5日,40多天时间里,朱玲的身体状况几次出现问题,“像过山车一样,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但ICU专家团队始终坚持生命至上,对她不离不弃,先后四次组织院内多学科会诊,联合应用多项高质量技术,竭尽所能予以救治。”邹其银说。
患者在入住ICU后短时间内迅速出现脓毒性休克、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恶性心律失常、严重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等,邹其银立即组织医护团队针对患者脓毒症休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血流动力学极度不稳定、内环境紊乱等危重复杂病情进行分析,抽丝剥茧、驱雾散霭、辨证施治,依据病情不断调整优化诊疗方案……
护士长陆银翠告诉记者,从手术台下来后,重症监护室24小时有专业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精心照料,护理难度非常大,“她的体重指数较大,这让护理难度呈几何倍数增长。我们担心她卧床太久会长褥疮,经常为她翻身、活动四肢,并擦拭身体。”
“最严重时,她身上插着10多根双套管,还有各种引流管,身上的管子特别多。我们要对她进行各种管道护理、气道护理、口腔护理等,还要不定时对肠道渗出的引流物进行冲洗,防治并发感染。”陆银翠说,看着朱玲身体日渐恢复,身上的管子越来越少,全体医护人员非常欣慰,激动地拥抱在一起,“我们创造了一个奇迹!”
古来行医济世穷,仁者悬壶沐春风。“可以说,ICU的每个人,对我妻子都很用心,每个人都尽心尽责。”朱玲的丈夫吴先生告诉记者,“其实我们有若干次机会可以转院,转去南京或上海等大医院。但说实话,旅途中的意外,也会出现,而且对三院的医护团队,我们更信任。”思虑再三,吴先生决定,还是让妻子留在盐城,“就留在三院治!”
“因为这里的医生对妻子更用心、更有责任感,我们在这里的每一天,都能感受到被专业的救死扶伤的医者情怀包围着。他们的专业、细心、耐心,让我们深受感动。这是一支优秀的团队,我愿意把妻子的命,交到他们手中!”吴先生告诉记者,接下来还要到南三院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我们就信任三院!”
据了解,吴先生是一名外地来盐客商,如今在盐城安家置业,“因为盐城的医疗技术,让我们对这座城市更增添了无限好感!”他感慨,市三院重症医学科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代职业精神,成为挽救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ICU重症监护室40多个日日夜夜,除了团队精心的护理,我们还邀请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和东部战区总医院的专家对治疗方案进行了及时指导,可以说,三院的远程会诊和院外合作机制,让我们对患者的治疗增添了信心!”邹其银主任总结说,这次成功施救,不仅仅是设备的融合,而且是数据的融合、影像的融合、多学科的融合、团队的融合,更好地提升了三院ICU的实战经验,他们将继续发扬救死扶伤精神,为更多盐阜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