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6月29日《盐阜大众报》一版刊发报道《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全线建成通水》
5月9日,天气晴好,在淮河入海水道二期滨海段河道工程施工现场,多台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设备同时作业,一派如火如荼的建设景象。目前全体参建人员正在昼夜兼程抢抓工期,在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全力加快项目建设。
淮河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等地,自古以来,淮河流域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自1194年黄河夺淮以来,由于黄河泛滥带来的巨量泥沙淤塞了淮河两岸的诸多河道,淮河逐步失去了原先的入海通道,一旦雨水过多,洪涝灾害便接踵而来,给世代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淮河治理。1991年江淮大水后,国务院作出进一步治理淮河的决定,并多次召开会议部署治淮工作,治淮工程建设全面开展。淮河入海水道工程自1999年全面实施,于2003年6月28日全线建成通水。2003年6月29日的《盐阜大众报》一版刊登了《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全线建成通水》一文,本报记者祁宗华报道了通水仪式的盛况。因黄河夺淮失去入海水道800多年的淮河水,重新有了独立的排洪入海通道,这也是江苏征服洪水的又一伟大创举。
今年57岁的戴亚明是滨海县通榆镇人,他见证了淮河由大水泛滥变大河安澜。“淮河入海水道开挖前,几乎每年都发大水。”他回忆说,水涝严重时,机械来不及排水,涨起来的水有胸口高,走在村里看不见路,庄稼被淹,屋舍进水,苦不堪言。
“而如今这些年,再也没遭过水灾,日子过得安安稳稳。”淮河入海水道开建后,戴亚明是工程建设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现在二期工程开工后,他带着儿子戴海洲一起参与工程建设,感到非常光荣。虽然戴亚明一家现已搬到县城居住,但淮河入海水道周边形成的生态走廊吸引着他经常回老家看看,如有亲友来访,戴亚明总喜欢带他们到这里呼吸新鲜空气、欣赏沿途美景。曾经承载痛苦回忆的地方,如今守护着千千万万沿岸百姓,变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淮河入海水道建成的基础上,为有效降低百年一遇洪泽湖水位,进一步扩大其行洪能力,使洪泽湖入江入海设计泄洪能力提高到20000立方米~23000立方米每秒,防洪标准达到300年一遇,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建设提上日程。2022年7月31日,本报记者韩宝贵采写的《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开工动员会举行》一文,在一版刊出,报道了7月30日上午,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投资额和工程量最大的水利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开工动员会的盛大场面。
“二期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扩大淮河洪水入海出路、提升全流域防洪排涝减灾能力,可使洪泽湖防洪标准由100年一遇提高到300年一遇,更好保护洪泽湖及下游地区2000多万人口、3000多万亩耕地防洪安全。”市水利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少军说,他在水利工程行业干了28年,参与了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建设,如今二期工程中,他负责滨海段河道工程施工2标全面管理工作,深感肩头担子重大。
陈少军回忆说,20多年前他参与的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建设,施工设备简单,工期紧张,而现在的二期工程,挖机多,机械化作业,效率高。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完工后,将改善当地的排涝条件,以前经常被淹的地方现在出水通道畅通,周边环境、空气也变好了,形成了生态走廊。如今在建的二期工程还结合航道建设,将实现通航功能,带动淮河两岸经济发展。
宋晓华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