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盐阜报人征文丨贴近新闻事件 扛起责任担当

2023-04-25 09:13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融媒体记者 郜野乔 字号:

“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这是著名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对摄影诀窍的总结。这个看似质朴的诀窍,是包括我在内,许多盐阜大众报摄影记者的行动指南。

2016年6月23日14时,盐城市阜宁、射阳部分地区出现强对流天气,生成EF4级龙卷风,风力超过17级。当天晚上我和同事前往灾区现场,开展新闻报道。晚上9时,强对流天气并没有丝毫收手的迹象,豆大的雨滴疯狂地拍击采访车的挡风玻璃,雨刮器纵然开到最大,前方的视野也难有片刻清晰。报社驾驶员争分夺秒,可暴雨加上龙卷风导致的大面积断电,让我们抵达新闻现场时已经是凌晨零点。

如果说到达的第一天是“水深”,那之后连续多日的采访都是“火热”。强对流天气退去,6月底的烈日让现场记者们倍感煎熬。采访队被分成若干小组,沿着龙卷风肆虐的轨迹分头行动。乡间小路本就不宽,基本都要让出给救援力量,加上当年无人机航拍尚未流行,想要拍摄到最基层的救援画面,只能靠用脚走。

6月25日正午12点,我扛着摄影设备行走在受灾严重的丹平村,多日的采访让我身上已经有了几处晒伤,可比起身上的灼热,我的内心更为煎熬,因为当天还没有拍到一张像样的照片。看看时间,离采访大部队集中的时间还剩不到两个小时,如果赶不上,耽误的是全体记者的时间。所以我不敢休息片刻,扛着设备加快脚步,多跑一公里,就是多一分遇见新闻的希望。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叫王德胜的村民拦住了我:“你知道哪能找到救援队?我想请他们找一张我父亲的照片。”

王德胜平时在苏州打工,他的家被龙卷风摧残得只剩下断壁残垣,他的父亲也被压在房下,不幸遇难。王德胜不求房子里的任何财物,只求一张父亲的照片,一来寄托思念,二来不想父亲的墓碑上连张遗像都没有。

在一座小楼的背阴处,我帮王德胜找到了席地休整的武警官兵,交涉过程异常顺利,武警官兵听闻后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动身开展搜寻。搜寻难度很大,王德胜的房子建在一条小河边,倒塌的断墙几乎悬空在小河上,随时都有可能产生二次坍塌。好在经过1个多小时的搜寻,终于有了收获,虽然只是一张王德胜父亲和旁人的合影,但是已经足够王德胜了却心愿。

再一看时间,下午1点40分,距集合点时间还有20分钟,而我所在位置离集合点有近5公里,我赶紧记下了王德胜的电话,回头再细细采访,随后立刻往回一路小跑。回想当时,好像并不疲累,因为心里知道,故事有了!

这则图片新闻后来获得赵超构新闻奖摄影类二等奖,也是整个救灾报道里摄影作品获得的最好奖项。在燃烧的厂房前,在脱贫攻坚的田间地头,在抗击疫情的污染病区,盐阜大众报摄影记者的身影从未缺席,我们总想近一点,再近一点,因为我们是记者,这是我们理应扛起的责任担当。

(作者2013年入职盐阜大众报,现担任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要闻二部副主任)


编辑:王丽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