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盐阜报人征文丨长征路上“蓝莲花”

2023-04-25 09:10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融媒体记者 范进 字号: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传说在天山上有一种莲花,是蓝色的,所以人们都称它为蓝莲花。它生长在非常寒冷的环境里,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许巍据此作词作曲写了一首歌《蓝莲花》,一夜走红,经久不衰。

《蓝莲花》真正在我心里扎根印痕,缘于17年前的一次采访。

2006年10月,盐阜大众报“薪火相传——重走长征路”采访团记者(左二为范进)采访于都老红军曾福祥。

2006年10月,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策划开展了“薪火相传——重走长征路”圣地巡礼大型采访活动。采访组一行13人,历时34天,途经江西、湖南、广西、贵州、甘肃和陕西等省,行程10000多公里。我们幸运地采访到了23位老红军,亲耳聆听了他们激动人心的讲述。其中,有在江西瑞金采访的“红色故都的宝贵财富”刘家祁,有在江西赣州采访的“一同走过长征的红军伉俪”潘奕新夫妇,有在广西桂林采访的“爱唱歌的司号员”邵永清,有在湖南通道采访的“战斗中冲在最前面”的邹盛栋……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在江西于都采访的“盐阜老区的红军女婿”曾福祥。

1934年10月16日,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从于都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于都河渡口成为“长征第一渡”。从1932年11月至1934年9月,于都先后共有68519人参加红军,但也有16336名烈士长眠地下,走过长征参加过无数次战役的曾福祥幸运地活了下来。

2006年10月13日上午,在于都县城东门一座普通宅院里,我和同事采访了98岁高龄的曾福祥。事先了解到,曾福祥的夫人邱莲花是盐城人。可我们走进客厅,映入眼帘的却是邱莲花的遗像。曾福祥的家人说,邱莲花去世已经3年多了,曾老一直很难过。与遗像摆在一起的一张纸上,有曾福祥用签名笔写的“怀念莲花”四个字。

曾福祥1931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期间是红三军团十团一营一连战士、九军团三十二军机枪班班长。抗日战争时期,曾福祥曾任八路军一二○师第二支队副排长,后来他所在部队改编成新四军,先后任三师八旅旅部战斗连文书、旅部司务长,战斗在我们苏北地区。解放战争时期,曾福祥任苏北区第三师八旅供给部军需科科员。后来部队人员陆续转入地方疗养,曾福祥和五六个战友留在了阜宁农村,经人介绍,他认识了小他11岁的当地姑娘邱莲花。结婚时,组织上分给他们60公斤小麦。1953年,曾福祥带着妻子回到了于都,他分配在县供销社担任食堂管理员、仓库保管员,直到1965年退休,1980年改离休。

聆听了于都老红军曾福祥和他的盐城妻子邱莲花的传奇故事,熟悉的《蓝莲花》旋律突然响彻我的脑海,“心中那自由的世界,如此的清澈高远,盛开着永不凋零——蓝莲花……”老年曾福祥拥有豁达的胸襟、和睦的家庭。在妻子的陪伴下,他经常坐着轮椅徜徉在于都河畔,看风景、看热闹。他说,看着于都河流动的河水,就会想起当年长征出发时的情景。看着美丽的风景、看着健身的人群,就会觉得年轻时的付出有价值。

时隔17年,“薪火相传——重走长征路”活动采访的23位老红军已经全部作古,从此,曾经笑容灿烂的他们就像一朵朵永不凋零的蓝莲花,永远镌刻在报纸版面上,镌刻在一代代盐阜大众报记者和读者的心里。

(作者1994年入职盐阜大众报,现担任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县域融媒部主任)


编辑:王丽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