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盐阜报” 征文|我从盐阜报出发

2023-04-23 18:25 来源:李秋生 字号:

1968年在“上山下乡”的浪潮中,我从盐城中学回到家乡建湖县劳动。1972年春,我作为“笔杆子”进入建湖县辛庄公社(今宝塔镇)报道组,参与采写反映农村大忙的一组通讯,其中一篇《新铲头为什么坏了?》被《盐阜大众报》采用,这可视为我的“处女作”。

1972年12月,我应征入伍,作为“文化兵”被选进盐城军分区机关,先在警通连站岗,在电影组放电影,最终进入报道组,后成为军分区新闻干事。在这段时间,我在《盐阜大众报》《新华日报》《解放军报》《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了大量新闻、通讯,我所在的盐城军分区,年年获江苏省军区新闻宣传报道一等奖。

在写作、发表和参加活动中,我与盐阜报多名领导、编辑结下了感情和友谊,成了报社“常客”。盐阜报组织的读者作者座谈会我逢会必到。盐城地处黄海前哨,为加强海防宣传,报社专门开设了“部队与民兵”专栏,负责该专栏的编辑特地征求我的意见。

1983年4月25日,盐阜报创刊四十周年,我作为部队代表参加报庆活动。当时盐城籍或在盐城工作过的在全国享有盛名的宣传界领导、作家受邀来盐参加庆典,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安徽省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陈登科先生。他讲了自己的创作史,他是新四军战士,大字不识几个,根本不知道什么新闻体裁,在战壕用香烟壳写下战斗消息,盐阜报采用时注上消息,他才知道这是消息,又写一篇被采用,盐阜报注上通讯,他才知道这是通讯。陈登科台上讲,我在台下记,即席写了一篇《无畏面前自有路》,很快被《江苏人民广播电台》采用。

20世纪80年代初,除新闻写作外,我对杂文随笔产生了兴趣。由于连连发表,一度被文友称为盐阜报“黄海潮”副刊“专栏作者”。 1992年,盐城市杂文学会成立,隶属于盐阜报旗下,我被推选为市杂文学会首届副秘书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已年逾古稀,从事写作五十多年,但任何时候,我都不会忘记,我的写作生涯是从盐阜报起步出发的。

编辑:曹力文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