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盐阜报” 征文丨守正创新是《盐阜大众报》的法宝

2023-04-23 16:15 来源:孙禧斌 字号:

回顾《盐阜大众报》八十年的光辉历程,虽命运多舛,但在竞争激烈的时代洪流中能够脱颖而出,做大做强,我以为一切都源于盐阜报人与时俱进,守正创新。

说起《盐阜大众报》,我可谓如数家珍,因为平生阅读的第一份报纸便是《盐阜大众报》,并由此培养了多年的读报爱好。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苏北农村十分落后,尤其是盐阜革命老区,不仅土地贫瘠,而且交通落后,信息闭塞,那时候我能够上学读书,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事情,家里哪有闲钱再供你买书读报了。所幸的是当时父亲担任生产队干部,他从生产队会计做到生产队长,从而使我有机会阅读到《盐阜大众报》。

1980年元旦《盐阜大众报》复刊时,正值我在建湖县颜单中学住校读书期间,那时因忙于高考而无暇读报,但每周回家还是要翻阅一遍往期的《盐阜大众报》,看到好文章还会剪下来贴到笔记本上。1980年5月,一封署名潘晓的读者来信《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发表在《中国青年》杂志上,许多报刊进行了转载与讨论,当时正值高考前夕,我没有时间细读,但通过《盐阜大众报》能够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从中点燃我心中的梦想,激发我走出去的志向。

感谢《盐阜大众报》,让我养成了良好的读报习惯,并及时了解到外面精彩的世界,进而强化了我远大的人生目标。于是在高考落榜后,毅然踏上了军旅征程。1983年7月转业到北京后,每次回家探亲都要到伯父家翻阅近期发行的《盐阜大众报》,从中了解盐城的文化动态与城乡变化。我是一个潜心研究、弘扬盐城古代文化的文史爱好者,自从进入互联网时代后,逐渐养成了通过电脑与手机浏览、了解国际国内时事新闻与文艺百科,我平时也经常浏览电子版《盐阜大众报》与《盐城晚报》,关注盐城社会舆情,了却我在外的乡愁。

如何吸引与留住更多的读者,这是盐阜报人从业者的使命所在。2022年11月11日,通过盐城图书馆古籍特藏部主任丁鲁宁老师的介绍,我结识了《盐阜大众报》众漫专版的作者。众漫版面为《盐阜大众报》开辟了一扇新的宣传窗口,以图文并茂的新颖方式,展示盐城历史文化,深挖盐城特有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整理记录的基础上,用漫画的形式进行表达;聚焦与跟踪新闻热点话题,用漫画记录新闻瞬间;为党媒融合发展探路,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彰显“众系”的“融力量”。

回眸我与《盐阜大众报》的结缘经历,豪情满怀,虽然我在《盐阜大众报》上发表的文章不多,但这份情感是深厚的。作为一名忠实的读者,我衷心祝愿《盐阜大众报》越办越好,盐阜报人将守正创新,赓续红色基因,踔厉奋发,谱写新的篇章。(孙禧斌

作者简介:

孙禧斌,男,1963年6月21日生,江苏省建湖县人,1980年11月26日参军入伍,1983年7月1日从部队转业北京。1992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分校财务会计专业,目前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工作。爱好文学、书法,著有《孙一致诗词选注》、《孙一致孙大鹏书法作品选集》,此外写有诗词、散文、小说、财经评论等若干篇,曾有散文作品在《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与搜狐、百度等媒体上发表。

编辑:胥文菁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