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盐阜报” 征文丨报社培训催开我命运的花蕾

2023-04-23 15:26 来源:李建霞 字号:

从我记事起,就知道《盐阜大众报》。那时,父亲担任大队通信员,每天把盐阜报分送到各生产队,晚上读报给我听,当时流传一首民谣:“盐阜大众一到,满庄老小直跳,识字的抢着看报,不识字的拉住要读报……”渐渐地,我爱上了盐阜报。当时萌生了一个梦想,长大后做盐阜报的通讯员。

高中毕业后,我边劳动边写稿,由于不熟悉新闻业务知识,一连写了几十篇新闻都未被采用。2001年春节后,我怀揣4篇稿件来到报社,走进群工部的办公室,看到席卡上王凯尔的名字,轻轻地叫了一声:“王主任您好!”王主任笑容满面地问:“你好!请问有什么事吗?”我忐忑不安地从包里拿出稿件请王主任帮我修改。王主任认真审阅后说:“稿件写得流畅,但新闻限时效性。”当时,王主任给我讲新闻写作知识,怎样投稿,怎样采访,并仔细询问我家庭情况,并鼓励我多写稿。临走前,她还赠送我三本《盐阜通讯》内刊等新闻书籍。

几天后,我接到王主任电话:“小李,3月19日至23日,报社举办全市骨干通讯员培训班,希望你来参加。”一听到培训,激动的心情难以自抑,我将喜讯告诉父亲,跟父亲借150元培训费。报名后得知培训人员统一吃住在宾馆,需交400元,我又向姨姐借了钱。

3月20日上午,在盐城沁园宾馆五楼会议室内,坐满了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170多名学员。期间,一位素不相识的通讯员采访了我,写成信息送给主持培训班的李德超主任,当李主任向全体学员介绍我冲破困难借钱参加培训的事件后,课堂上顿时响起掌声。

培训期间,我如饥似渴地学习新闻写作知识。特别是王凯尔主任对我嘘寒问暖,百般呵护,待我如同亲姐妹。学员也热情地给予我支持和鼓励,并请求领导免除我学费,不然,他们每人给我捐赠5元。最终,报社免了我的全部费用,还向我赠送新闻书刊,颁发了通讯员证书。我非常珍惜“通讯员”这份荣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风雨无阻地奔走在乡村田头、机关企业,采写鲜活生动的新闻,稿件不断在《盐阜大众报》等媒体发表,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土记者”。

一次王主任又送衣送物给我,并语重心长地说:“你能到单位写稿一边拿工资,一边拿稿费就好了。”于是,她又与大丰、射阳宣传部联系,请求领导安排单位圆我写作梦。从此,能让我拿工资写稿成了王主任的一块“心病”,令我感动万分。

王主任使我感受到党报人的真诚、宽广和无私。她经常告诫我:“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写100篇好新闻人人赞扬,写一篇假新闻就前功尽弃。”这句话我一直视着写新闻的格言,让我懂得该如何当好“党报的耳目”和“群众的代言人”,如何做盐阜报合格的通讯员。

我自强不息、爱好写作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被人推荐到单位负责采新闻报道等工作。我将盐阜报当教材,不懂就请教王主任和报社编辑。22年来,我先后在国家省市县(区)等各级媒体用稿5000多篇,近百篇稿件获好新闻奖和征文奖,其中,在《盐阜大众报》等报刊发表的《36位老人和她们的“闺女”》荣获中国县市报好新闻通讯类一等奖。

小时候看到《盐阜大众报》刊登雷锋事迹,我立志学雷锋助人为乐。先后撰写《花季才女急盼社会援助》等稿件,向《盐阜大众报》等100多家新闻单位投稿,为身边的弱势群体呐喊,使即将辍学的学生重返校园,使死亡线上挣扎的病人鼓起生活的勇气,使濒临解散的家庭再续前缘。曾租住在低矮潮湿的车库里、以5角钱青菜吃一天的我,将微薄的稿费捐赠给陷入困境的学生,当了一名“爱心妈妈”,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收到“爱心奉献 情暖人间”等锦旗和数十封感谢信。

《盐阜大众报》助我圆梦,从写新闻到写公文、散文……成为“多面手”;我因“农民女工 以笔济困”被射阳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十佳文明新事”“最美射阳人”“优秀通讯员”;连续多年获得全市“民政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入选“盐城市道德模范”候选人、全市“最美巾帼”“阅读之星”、获“省老龄信息优秀通讯员”等称号;在省总工会举办庆“三八”暨“书香茉莉读书节”启动仪式上,作为全省唯一的农民工代表做了交流发言;担任盐南高新区党外人士代表,坐进了浙江大学课堂学习,圆了大学梦,并如愿以偿地加入了市作家协会。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我在《盐阜大众报》召开的读者座谈会上,真诚感谢报社领导和多位编辑老师的培养,让我在风雨中一路前行。如今,57岁的我阅读《盐阜大众报》成了每日必修课,坚持笔耕不辍,给《盐阜大众报》投稿的习惯,已融入我的生活之中……(李建霞)


李建霞
编辑:顾原源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