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黄海湿地麋鹿奔腾!中外摄影师天光云影力现“生态大丰”魅力
2022-11-21 09:22 新华社客户端江苏频道

2022年11月10日至12日,来自中国摄影家协会,江苏省摄影家协会,德国焦点图片社等10多名中外知名摄影师,齐聚盐城大丰,开启为期三天的摄影采风活动。

这里呦呦鹿鸣,鹤舞轻盈,

滩涂湿地一碧千里;

这里上海“飞地”,潮汐花海,

暗夜星空一览无余。

潮间带滩涂“潮汐树” 杨国美 摄

中华麋鹿园 孙公甫 摄

他们用镜头记录下盐城大丰

厚植得天独厚的生态底蕴,

奔向绿色高质量的发展之路。

中华麋鹿园 丁亮 摄

清秋霜未降,乌桕叶先红。

秋末冬初的中华麋鹿园,

乌桕团团,叶垂殷红,

麋鹿成群穿梭其间,

铺展开一幅色彩斑斓的生态画卷。

摄影采风团成员、德国焦点图片社摄影师尤兰达·沃姆·哈根表示,这里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交织,麋鹿行走在林间和滩涂间,感受到美的风光,在德国也很少看到这样的生态环境,感受到了大丰之美。

中华麋鹿园 贲道春 摄

世界自然遗产——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 胡潇 摄

世界自然遗产——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 孙华金 摄

2019年7月,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遗产空白,滩涂面积占全区国土面积三分之一的盐城市大丰区,孕育了麋鹿、珍禽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资源得天独厚。大丰麋鹿保护区麋鹿数量达7033头,占世界麋鹿总数70%,其繁殖率、存活率、年递增率均居世界之首;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丹顶鹤越冬地,每年约有600只丹顶鹤在保护区越冬。

中华麋鹿园 贲道春 摄

中华麋鹿园 Yolanda(德国) 摄

中华麋鹿园 Yolanda(德国) 摄

“看到东方白鹳了,这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据盐城市大丰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交流推广科张帆介绍。现在正是冬候鸟迁徙季,在这条绵长海岸带上繁衍生息和来来往往的,除了野生动物,还有数百万只候鸟如约而至。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盐城大丰野鹿荡 贲道春 摄

中外摄影师相互交流

摄影采风团成员、被誉为“中国麋鹿摄影第一人”的杨国美老师,是36年前,39头麋鹿从英国引进盐城市大丰区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见证者和主导者。杨国美老师表示,野鹿荡一定得凌晨去,看完日出后,再往深处。

天空还笼罩着一层薄雾,滩涂上不均匀地分布着各种植被,积水倒映着刚睡醒的天空,远处的薄雾将整个氛围渲染的更加神秘。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盐城大丰野鹿荡 孙华金 摄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盐城大丰野鹿荡 丁亮 摄

野鹿荡毗邻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群的麋鹿跑到野鹿荡觅食、栖息、有的还下水游泳,而抬头仰望,则是灰鹤、白鹭和其他各种鸟类在自由翱翔。到了夜晚,浩瀚的星空更体现了自然之美。据了解,该区域平均全年可观察星空达238天,所设的国家自动气象观察台是仰望星空的好去处,夏夜银河、冬季猎户星座清晰可见。

正值候鸟南迁,

从空中俯瞰盐城大丰潮间带滩涂蜿蜒,

滩涂上条条水道延伸,形成“潮汐树”,

从空中俯瞰宛若一副唯美的水墨画。

近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湖北武汉举办。今年也恰逢中国履行《湿地公约》30周年。以世界自然遗产的方式保护滨海湿地。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作为系列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开创了世界遗产公约申报的先河。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14处世界自然遗产,填补了全国滨海湿地类自然遗产空白。

据介绍,迁徙的鸟中,最准时守信的当属长耳鸮了,每年立冬前后几日就会出现,待上几个月,又悄无声息的离开了。摄影采风团凌晨出发,拍摄到了珍贵的长耳鸮画面。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长耳鸮 孙公甫 摄

晓雾漫帆秋波润,早潮平岸夜船移。这是孔尚任看到的盐城大丰,时至今日,我们也看到了大美大丰,丰饶丰沛。摄影采风团成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金像奖得主贲道春在盐城大丰深度采风三天后表示。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