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下午,盐城师范学院陆玉芹教授主编的《江苏地方文化史·盐城卷》、南京大学自然遗产研究所和盐城市文广旅局主编的《盐城——大运河文化视野下的名都》两本专著的新书发布仪式在盐城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江苏地方文化史·盐城卷》是2016年启动的“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出版成果“江苏文库·研究编”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江苏省社科规划办、社科联重点委托项目的结项成果。全书主体部分共计上、下两编,上编基于时间脉络展现盐城文化的历史轨迹,下编则立足专题展现盐城文化的历史面相。此种体例编排,既照顾到文化的线性演进,又兼及文化生成的多面性。与此同时,全书还高度提炼出盐城文化的基本特征,解析了盐城文化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盐城文化传承、利用、创新的途径与意义,从而构成了对盐城文化最为全面的阐析。陆玉芹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多为盐城籍历史研究者,对于盐城文化的体悟与感受更为真切,由其书写盐城文化也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故该书出版后,好评如潮,获奖不断,近日又荣获了“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一等奖。
《盐城——大运河文化视野下的名都》一书则在大运河文化视野下考察与审视盐城。作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分析概念,即“大运河盐文化”。众所周知,盐城自古以产盐著称,自西汉以来直至晚清,其盐产量在两淮盐业生产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淮盐文化实为盐城历史文化的根基所在。但既往绝大多数的研究并未关注到“淮盐”与“大运河”之间的深刻历史关联。而“大运河盐文化”概念的提出与相应论证,令人信服地使盐文化纳入到大运河文化体系中,成为其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盐城加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为其重要一员,也就具备了相应的理论依据。自此以后,盐城再也不是与运河毫无关联的海滨城市,而是大运河文化建设带下的名都。全书具有高度的理论自觉,配以翔实的考古资料、原始文献与实地调研资料,扎实、系统论证了盐城、盐文化与大运河文化的深刻历史关联。既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盐文化与大运河文化研究的视野,也增加了盐城历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更为盐城文化史的后续推进、盐城文化资源的保护规划与开发利用打开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