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频道《寻找勺嘴鹬》直播团队解密——“万鸟挑一”寻找“小勺子”
2021-10-10 06:00 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融媒体记者 黄露 蔡冰清

10月9日,条子泥,海风劲吹。下午4点13分,大潮退去,海堤外的滩涂逐渐裸露,泥滩上的泥螺、小蟹、小鱼开始活跃起来。一堤之隔的720亩高潮位栖息地,成千上万只鸟儿似乎知道“自助餐厅”已上好菜,展翅腾起飞越海堤,纷纷落在滩涂上开始觅食。白腰杓鹬、灰斑鸻等“小精灵们”吃得好不自在。不远处,央视新闻频道特别节目《寻找勺嘴鹬》的蹲点小队,早已架好机位等候多时。

“三只、四只、五只!”现场直播刚开始十分钟,镜头便捕捉到五只悠闲觅食的勺嘴鹬,直播间评论区一下子沸腾了,“小勺子”将勺型嘴巴探入烂泥中像扫帚一样左右来回扫动的可爱模样,更是引得大家直呼“萌翻了”。节目中生动解密“勺嘴鹬爱吃啥”的内容,一时也成为大家热烈讨论的话题。

“寻找‘小勺子’,很不容易,可以说是‘万鸟挑一’,为此我们前期作了大量准备工作。”一场直播下来,央视特别节目摄制组主创人员徐大为显得意犹未尽,说起勺嘴鹬,他的脸上立马流露出兴奋的神情。

“‘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之一,盐城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是候鸟不可替代的中转站,在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形成的成功经验举世瞩目,总结好、推介好‘盐城实践’就是我们制作这期节目的初衷。”徐大为说,选择勺嘴鹬,是因为勺嘴鹬属于全球只有600多只的极危候鸟,不远万里来到盐城的背后,具有“由点到面”解答“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指引性。

在节目中频频亮相的720亩鸟类“家园”,是盐城打造的国内第一块固定高潮位栖息地,也是盐城坚决扛起世界自然遗产生态保护责任的务实举措。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贾亦飞博士参与了“家园”建设的全过程,他和团队成员也是直播节目的特邀嘉宾。“2018年底,研究中心在条子泥建立野外台站,那时我就和同事常年驻扎在这里。从放弃围垦计划到实施整体保护,这些年,我们见证了当地政府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作出的巨大努力。”

“我们一直注重研究勺嘴鹬的生活习性,因为它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伞护种、旗舰种,‘小勺子’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能覆盖其它很多物种,我们研究保护好勺嘴鹬,就能连带保护很多其它的物种。”贾亦飞说,“去年我们在这里同一时间监测到5.8万只鸟,今年这个数字上升为7.8万只。候鸟种群数量的不断上升,也成为条子泥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重要地位的有力注脚。”

连日来,央视新闻专题摄制组通过直播连线、新闻短片、专题等形式,持续关注勺嘴鹬的动态,向世界讲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盐城故事”。10月10日,央视新闻频道还将继续推出《寻找勺嘴鹬》特别节目。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