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昊:许身报国的强军先锋
2021-05-14 07:04 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融媒体记者 黄露 蔡冰清

4月17日21点15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71集团军“朱德警卫团”某连队宿舍门口。

“点名!罗昊!”

“到!到!到!”全连官兵齐声回答,声震长空!

七年多来,日日如此。他们不是罗昊,但是他们每个人心里都想着罗昊,行动上学着罗昊,一位用生命诠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的当代革命军人,用行动践行“打仗冲锋,我要坐第一船”“遇难涉险,我必须站第一个”“如果有牺牲,我一定要做第一人”铮铮誓言的优秀共产党员。

2013年7月14日,黄海某海域,第71集团军“朱德警卫团”原破障三连指导员罗昊,带领8名战士执行海上重难点课题试验攻关任务。执行过程中遭遇突发险情,冲锋舟侧翻的一刹那,他将战友推离险境,自己却不幸被螺旋桨击中头部壮烈牺牲。他将28岁的青春永远留在了壮阔天地间,以英勇的身姿矗立起一座“献身强军报国实践”的巍巍丰碑。

△罗昊(中间)带队进行海上课题攻关

“既然选择强军报国,我就不会动摇信仰”

那一天,是孙良东毕生铭记的日子。“如果指导员没有率先带队出海,如果指导员没有从安全的船头冲到危险的船尾,如果指导员不是为了推开我……”孙良东口中的指导员,就是罗昊。

生死抉择,一瞬之间。罗昊这一系列出于本能的举动,究竟源于什么力量?记者来到罗昊生前所在的部队,遍访他的战友,追寻英雄镌刻在“生命线”上的使命担当,能清晰地得出结论:伟大来自崇高,壮举绝非偶然。

罗昊出生在革命老区盐城,爷爷是抗美援朝老兵,他从小聆听着红色故事长大,接受着革命先烈精神的洗礼。爱党爱国的种子早已根植于他幼小的心灵,对党忠诚的红色基因也渐渐注入他的灵魂和血脉。

从放弃名牌大学选择军校,到军校毕业谢绝留校任教进入野战部队;从请缨分到战时冲在最前沿、任务最危险的连队,到矢志精武强能全身心投入备战打仗,直至献出生命,罗昊执着强军报国的信仰定力,贯穿他年轻生命的全历程。

来到第71集团军“朱德警卫团”所在地,门楼上“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字样赫然入目。走进罗昊纪念厅,群雕、照片、笔记本、衣物、荣誉证书……无言“诉说”着一个阳光少年淬炼成血性军人的成长故事。目光抚过150余件实物资料,一份已经泛黄的入党志愿书静静地躺在玻璃展柜里,上面贴着罗昊的军装照,年轻而稚气的脸庞,眼神中透露出坚毅。“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青春岁月,可鉴初心。

10年军龄,6年党龄,罗昊的军旅生涯走得坚实而出色:任排长后第一次参加海训,组织的“障碍物爆破清除”课题被团里评为精品课题;进机关不到一年,担纲完成团队抗洪抢险行动预案的优化,被评为团“优秀机关干部”;任指导员期间,先后获得团授课比赛第一名、集团军“优秀政治教员”等荣誉。

△罗昊作为优秀党员代表授课

正如时任团政委朱良坤所说,“‘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这三点在罗昊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伟大的强军实践需要千千万万个罗昊,部队能打仗、打胜仗需要千千万万个罗昊。罗昊身上的信仰之光,跨越时空,超越生死,照耀着无数人的心窗。

“他的心里始终装着战友、装着部队、装着人民”

罗昊牺牲后,无论是至亲好友,还是领导战友,都表示了对他这一举动的“理解”。因为大家深知,这不过是罗昊众多壮举之一。

连队组织爆破分洪训练,罗昊和电起爆接线员徐航路接好线路回撤,“刚跑出不到10米,炸药突然起爆。”还没等徐航路缓过神,罗昊一个箭步冲过去把他扑倒护在身下,瞬间飞溅出的石子和泥沙落在罗昊身上“噼啪”作响,两人有惊无险。

“指导员的眼睛始终盯着战场,脑子里始终装着打仗,这一点,深深影响着我们。”罗昊当年带的新兵林剑平,现在已是工程机械班班长,多项荣誉加身。在他的记忆中,罗昊始终站在军事斗争准备第一线,尤其在作战重难点课题攻关和实战化训练中坚持走在前、练在先、打头阵。罗昊带领的连队连续2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连”,被集团军表彰为“基层建设先进连队”,被团表彰为“先进党支部”。

“我怎样对战士,战士就会怎样对我;对待士兵,要有危急关头替他们挡子弹的手足真情!”这是罗昊生前日记中写的一段话。在战士们眼里,罗昊是“温厚、爱笑”的兄长,无微不至地呵护他们。

现已成长为技师的窦安宝说起罗昊的“暖心事”,至今依然历历在目:他每天晚上都要到宿舍看看战士睡得怎么样;战士家人来队,他都会买点水果去看看,叮嘱炊事班加几个菜;战士家人生病住院,他常常自己掏钱给战士应急……在收拾罗昊遗物时,看到他很多衣服上都有破洞,想起他平时对大家的倾囊相助,不少战友当场嚎啕大哭。“没有带不好的兵,只有不会带兵的干部。”罗昊坚持着这样的带兵信条,任指导员2年来,连队先后有5人考上军校或士官学校,16人获得大专以上文凭,8人荣立三等功。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战士们说,这是罗昊生前最喜欢的歌曲之一,因为它昭示着军人与人民的血肉联系。罗昊有一颗大爱之心,看到有困难、遇险情的人民群众,总是毫不犹豫伸出援手,资助贫困儿童,常年献血救人。就在牺牲前一天,他还带领连队战士成功救出11名受困游客。

罗昊壮烈牺牲后,集团军党委批准罗昊为革命烈士,并追记一等功。站立是标杆,倒下是丰碑。罗昊以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书写下无憾、无愧、无悔的人生。

“我们要缅怀罗昊、学习罗昊、成为罗昊”

△官兵在罗昊宿舍聆听先进事迹介绍

历史总是这样惊人的巧合。1965年7月14日,第71集团军王杰为掩护他人,以身赴雷;48年后的同一天,罗昊为保护战友,舍身涉险。

王杰牺牲了,罗昊成了他;罗昊牺牲了,连队百余名官兵联名写下请战书,“指导员,我们将接过您手中的接力棒,誓死打好试验攻关攻坚战!”万分悲痛、深切缅怀化作强大的奋进力量。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缅怀罗昊、学习罗昊、成为罗昊”的相关活动,在集团军、盐城军分区深入开展,引导激励广大官兵牢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持续掀起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热潮。

在全连官兵的强烈要求下,罗昊生前的床铺被保留下来。推开罗昊宿舍的门,轻轻翻看罗昊书桌上的《心得体会》,他的情感思绪触手可及:真正的共产党员就需要有一颗牺牲自己私利的心……

现任第71集团军“朱德警卫团”某营教导员张凯还的宿舍挨着罗昊宿舍,“连队一直延续着一个传统,新兵入伍第一课就是到罗昊宿舍听事迹,官兵受表彰要去罗昊宿舍向他‘汇报’,老兵退伍要去罗昊宿舍向他许下继续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的誓言。”张凯还说,广泛宣传罗昊的英雄事迹,就是要把罗昊精神融入到队伍的战备训练中,融入到队伍的学习教育中,让罗昊精神在官兵当中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汇聚起强大的战斗力。

市革命烈士陵园,罗昊烈士墓前。官兵、亲友、群众、学生,去了又来。4月2日上午,市第一小学“罗昊”英雄中队的学生代表来到罗昊烈士墓前,擦拭墓碑,敬献鲜花,“我们将以您为榜样,好好学习,做祖国的栋梁。”

罗昊生前所在的先锋街道声远路社区,专门成立志愿者服务队。“我们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道德讲堂等载体,广泛宣传罗昊烈士的先进事迹,让更多人认识到罗昊精神的价值,也让更多人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中,一天一天挺拔起来。”社区党总支书记张黎说。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罗昊的故事一直在传唱。那个青春的身影还在领跑,人们追随的脚步从未停歇。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