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盐城盐都:耕地全域流转化土成“金”

2020-11-09 09:39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融媒体 字号:

眼下正是“红颜”草莓挂果时节。11月6日,盐城市盐都区潘黄街道新民村五组村民李万选在给一行行草莓覆膜,他拾掇着手中的活连连称赞:“村里把耕地全部流转后新建的高架大棚好,收入成倍增加不说,干活不累还省工!”

李万选家种草莓的高架大棚是村里两年前新规划建设的。历史上的新民村是一个纯农业村,以稻麦种植为主。2008年,在调整产业结构时,该村开始流转土地发展大棚种植草莓。经过10多年发展,全村大棚种植从最初的120亩发展到4000多亩,品种由单一的草莓,扩展到火龙果、猕猴桃、柚子等15个品种,并注册了“盐都草莓”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8年秋,新民村最后不到1000亩水稻田收割后,老百姓没有再种植小麦,全部流转到了村里。至此,新民村实现耕地全域流转。

“耕地全域流转有利于做大、做强产业。”新民村党总支书记董兆付介绍,全域流转后,村里对田块进行综合整治,改造基础设施,重新规划产业,撤并调整原有大棚,新建50栋高架大棚、科技服务中心和民宿,发展观光旅游、休闲采摘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现在,新民村除800亩耕地由集体农场规模化种植稻麦,作为村民们口粮保障外,其余都改为高效设施农业和经济苗木。

新建的高架大棚每栋占地5亩上下,投资约90万元,村里按每亩每年4000元租金发包给农户种植。“现在大棚里设备一应俱全,还有从浙江聘请来的专家常年驻村指导技术,我们种植户只要带着苗进棚就行。”李万选是新民村第一批草莓种植户,之前承包的是普通大棚,“高架大棚草莓很干净,来采摘的人也多,我现在4亩多大棚比以前10多亩的收入还多。”在他看来,高架大棚一亩地当两亩用。

去年3月,新民村专门招引来三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司占地205亩,有23栋大棚,为全村提供优质种苗,带动村里20多人就业。“家里5亩多地全流转了,每年有5000多块收入,比自己种合算。”土地流转后,七组村民徐冬英到三创公司做工,一年还有2万多元收入。

耕地全域流转,产业转型升级,富起来的不只是种植户,新民村还专门拿出两栋大棚用于2名低收入户“兜底”。五组村民李金根患重病五六年,村里推出“1+1”致富工程后,他与李万选结对,每年收入近10万元。

“土地化零为整,耕地总面积溢出10%,亩均收入超过2万元,高架大棚亩均收益近4万元。现在,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3万元,村集体积累达900万元。”董兆付说,村里为村民交纳医疗保险,免费办理数字电视入户,对优秀学生给予奖补,让老百姓分享发展红利。

陈和洲 夏恒瑾
编辑:赵丽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