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全市“十三五”教育事业成就概述
2020-11-09 05:41 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融媒体记者 姚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

孩子的教育

则是市民们关心的大事



“十三五”以来,

我市加大教育投入

扩大资源供给

扩资源  补短板

促改革  激活力

强队伍  提内涵

办实事  惠民生

……


奋力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期间,

全市教育总投入达898.56亿元

年均增幅达6%



  学前教育专项奖补资金从每年200万元提高到1000万元,幼儿园、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从200元/年、500元/年、1000元/年提高到650元/年、1000元/年、1500元/年,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我市全面修订城乡教育布局规划,加强资源供给预警分析,敦促各地超前规划布点学校,提高学位供给“满足率”。
  “十三五”以来,全市新建中小学225所,其中2020年实施新建、改扩建项目达154个,新增学位近8万个,义务教育大班额现象基本消除。特别是盐城市区今年新建成、在建和待实施的教育项目达60个,计划总投资超过100亿元,教育资源供给实现质的飞跃。

盐城市希文小学

盐城市新都路小学

滨海县东元高级中学


响水县灌江高级中学


盐城市潘黄初级中学


华东师范大学盐城实验中学


盐城市天山路小学


理顺办学体制  促进均衡发展

  我市着力构建权责明晰、充满活力、富有效能的办学管理体制机制新格局。
  一方面,全面实行市区公办普通高中由市集中统一举办管理,2019年,8所区属公办普通高中一次调整到位,实行标准办学,形成竞合态势;整合4所“小而弱”职教学校资源,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和专业设置加快改善;重组5所“分散式”特教资源,筹建市特殊教育学校,提升特教服务水平。另一方面,我市各地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推动优质集团“裂变”,赋予教育集团成熟成员校法人资格,实施独立办学,实现扁平管理。
  同时,遴选优质“龙头校”领衔“聚变”,采用直办一体、结对共建、托管等模式办学,全市组建56个义务教育集团、82个城乡学校“办学共同体”,辐射带动薄弱校、一般校、新建校一体发展,校际均衡差异加快缩小。



加强内涵建设  改进育人方式

  “十三五”以来,我市实施优质学校创建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优质学校集群,累计创建省市优质幼儿园150所,全市省、市优质幼儿园占比达81.3%,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超过了教育部2020年普惠园比例达80%的要求。
  创建新优质义务教育学校219所。盐城中学、东台中学分获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创建立项学校及培育学校。全市成立12个职业教育产教联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化。2019年,我市入选全省四个“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设区市”。
  全市广大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98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28个“烈士镇(村)”等德育载体,协同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培养爱党爱国、素质优良的时代新人。强化学生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培育,打造推广“让学引思”生本课堂,实施教改项目200余个,创建教改示范学校35全市义务教育学生省“名师空中课堂”综合开通率达100%,1300位名师活跃在线,答疑数量居全省第一。





创新人才培养  打造过硬队伍

  创新教师人事管理。建立市域统筹、动态调整的教师“编制周转池”,周转池储备编制规模达2000个,有效解决了部分区域、部分学校结构性缺编缺员矛盾。
  创新培训培养方式。实施“盐城市名校长培养工程”,从2020年起,用三年时间培养150名精英校长,首期50名学员培训班正式启动。每年选派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1000余人赴上海、浙江等地培训研修,邀请上海、南京等地知名教育专家和本市高层次教育人才举办“特级教师大讲堂”“教改论坛”等培训活动。
  创新教师激励机制。制定完善盐城市中小学教师激励体系,明确标准、周期、考核等具体要求,规范评选行为、破除荣誉终身制,激励广大教师立德树人、敬业奉献。市委、市政府每年考核重奖省人民教育家工程培养对象和省特级教师、省教学名师,分别给予每人20万元、10万元和10万元考核奖励。


倾心为民服务  增进群众满意

  2019年启动实施“课后延时服务、在校集中就餐、体育设施开放、教室安装空调”四项教育惠民工程,备受百姓赞扬。
  全市96%以上的公办中小学提供课后服务,各学校开辟“第二课堂”、丰富课程“菜单”,学生参与率达80%以上;
  建立学校食堂自营供餐为主、社会“中央厨房”企业配餐为辅的集中供餐体系,就餐服务需求满足率达98%;
  全市510所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共享,惠及市民群众数百万人次;
  为全市所有公办中小学安装空调3.27万台,学生学习环境明显改善。

  在原四项教育惠民工程的基础之上,全市今年正积极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室“增亮计划”、直饮水“健康行动”、课桌椅“焕新工程”和学校“厕所革命”等“新四项惠民”实事,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生活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