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盐城,面朝大海筑梦万亿产业

2020-09-08 08:27 来源:北京西路瞭望 字号:

白露已至,蒹葭苍苍,黄海之滨,“风光”正好。

“风的故乡”“风光之城”“投资新能源,不来盐城你就会被OUT了!”“发展清洁能源,留住绿水蓝天”……9月6日至8日,中国新能源高峰论坛在盐城举行。自2018年起,盐城连续3年举办中国新能源高峰会,此次来自国内外的权威专家、知名企业大咖如约而至,为了一个共同的愿景:绿色转型、赋能未来。

“盐城是人口大市、土地大市,同时也是海洋大市,发展新能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坚持把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盐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推动力度前所未有。”盐城市委书记戴源送上好消息。

这几年,盐城新能源产业始终保持20%以上年增长速度,即便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仍逆势增长24%,预计全年开票销售将突破600亿元!

变化的不仅是持续攀升的数字,盐城新能源产业迅猛发展的背后,还有更加厚实的产业根基、更加丰富的产业形态、更加多元的产业应用场景……依托沿海良好的资源禀赋,新能源产业异军突起,跻身盐城四大主导产业。盐城也因此成为全国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板块,先后入选全国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国家海上风电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城市。

风电“看盐城”看什么

新能源产业“世界看中国、中国看江苏、江苏看盐城”,这是业界流传已久的一句话。那么,盐城究竟有哪些看点?

看点一:海上风电开发“家底”最好区域之一

面朝大海的盐城拥有江苏最长的海岸线,南北海岸线长582公里;最广的海域面积,1.89万平方公里;最大的滩涂湿地,680万亩;最丰富的海洋资源。盐城是“风的故乡”,近海10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超过7.6米/秒,远海接近8米/秒,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达3000-3600小时,是全省乃至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条件最好的区域之一。

看点二:海上风电规划容量占江苏“半壁江山”

全国已有9个省海上风电规划上报国家能源局并获批复,规划容量7472万千瓦,江苏有61个风电场,海上风电规划容量1460万千瓦,领跑全国。盐城规划容量822万千瓦,有35个风场,规划容量占全省的56%、全国的11%。占据江苏海上风电“半壁江山”,盐城是江苏打造“海上三峡”的主战场、主阵地、主力军。全市建成投产海上风电项目13个,装机容量291.3万千瓦,占全国1/2、全球1/10,是中国海上风电发展排头兵。

看点三:风电头部企业集中度最高

华能、国家电投、国家能源、中广核、鲁能……,一批“大块头”头部央企和国企布局盐城,使得这里成为风电行业前20强央企国企密集投资区,头部企业集中度最高。

看点四:新能源发电利用率最高

去年,盐城新能源发电量达148.4亿千瓦时,占全市发电量的45.3%。今年上半年,盐城新能源发电量突破1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逾40%,占全市发电量的比重提升至48.8%,超出全国、全球平均水平,也高于欧盟和美国等发达地区。目前,盐城新能源发电量占全市用电量的62.9%。这意味着,盐城人用的电,六成来自新能源发电。

世界级海上风电中心

“西电东送不可持续,海上风电将成必然选择。”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认为,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力生产大国,其中包括风能、太阳能,但这些年开发新能源主要面向西部。仅靠西电东送,解决不了国家经济中心、东南部地区的能源供给,西电东送不可持续。要形成由西电东送和分布式能源、就地能源,中东部自己找能源相结合的两条腿走路意识。他欣喜地看到,盐城正成为世界级的海上风电产能及制造业技术的中心。

江苏作为制造业大省,也是资源紧缺型省份,其最高电力负荷已5次破亿千瓦,超越德国、澳大利亚等国最高用电负荷。打破能源困局,盐城这个大块头扛起发展绿色低碳、清洁高效能源产业的重担,变“西电东送”为“自发自用”,一座国际绿色能源之都,正在黄海之滨快速崛起。这对东部沿海省份推进能源革命极具借鉴意义。

看向十几年前。2005年,中国风电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当《可再生能源法》获得通过,特别是在国家发改委组织第三轮风电特许权招标中,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在东台市中标20 万千瓦项目后,盐城第一时间抢占行业“风口”,风电规模化开发的大幕就此拉开。

当海风吹散“内陆思维”,盐城持续发力,风电产业迎来“风生水起”的发展佳期。这个绿色能源先行军,有很多经验值得关注。

第一,始终坚持开发系统化

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要求,海上风电开发要坚持系统规划,不搞多而小的企业低层次竞争,避免风电资源碎片化。盐城系统规划、谋定而动,坚持“一名市领导抓总、一个规划引领、一套政策扶持、一个专班推动、一个国企助力”,系统化、规模化、集中化开发宝贵的“风光”资源。

第二,始终坚持制造集群化

实施“开发与制造联动发展”战略,盐城拉长新兴产业链条,实现从资源开发到高端制造的攀升。

“五大板块”鼎足而立。按照“规划前端、产业尖端、配套高端”的目标定位,盐城建设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形成东台、大丰、阜宁、射阳、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五大新能源装备园区,加快构建功能互补、共生双赢、良性循环的产业空间协作体系。

风电出口全省第一。风电专业园区重点发展风电整机、发电机等关键零部件以及风电整机研发设计、检测试验服务,其中大丰港海上风电产业集中区风电叶片出口量连续3年居江苏口岸第一,成为中国风电叶片出口三大基本港口之一。

光伏产能全球领先。重点发展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应用、电池片及组件等,盐城光伏硅片年产能4.3GW,光伏电池年产能24GW、占全球总产能11.4%,光伏组件年产能14GW、占全球总产能6.3%。未来3年,盐城开发区光伏硅片、电池、组件产能有望占全球市场五分之一。

第三,始终坚持应用多元化

以构建新能源产业体系为主线,盐城紧扣“新基建”,加快互联网、大数据和新能源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新能源创新发展示范城市。

注重创新性。依托金风等技术研发实力雄厚的企业,盐城全面梳理“卡脖子”关键技术,建成金风科技大型直驱永磁海上风电机组检测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这是我国风电行业唯一的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也是亚洲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风电实验室。

注重智能性。盐城市国能公司组建智慧能源大数据中心,为资源评估、选址优化、项目运行、运维管理等业务提供专业化服务。目前已接入4个光伏电站、2个风电场,具备大规模接入新能源场站条件。

注重融合性。坚持“风、光、渔、水”立体布局,东台首创“风光渔”互补模式,上有风力发电、中有光伏利用、下有水面养殖,建成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滩涂风光电产业基地,新能源装机容量达1.2GW,可提供清洁能源20亿千瓦时。

市长站台邀约共建新高地

合作共赢,时代潮流。

“能源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在高峰论坛开幕上,盐城市市长曹路宝在推介中说,我国能源发展正处于转型变革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在今年受疫情影响的特殊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发展既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同时也迎来格局调整和市场洗牌的重大契机。

这些年,盐城牵头设立长三角新能源专委会,推动全国首个中外合资海上风电项目落户,建立与丹麦、荷兰、英国等国家的常态化交流对接机制,深度融入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布局。今后,盐城将如何持续发力?

“我们期待与大家在更多重点领域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共同打造引领全国乃至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和新高地。”活动现场,曹路宝向与会企业大咖发出携手合作的邀请。

一是对标世界标准,打造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盐城将聚焦齿轮箱、海底电缆等风电缺链环节,以及高效电池片、集成系统等光伏缺链环节,充分依托金风、远景等入驻企业,加强与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合作,推动补链强链项目加快落地,构建全产业链装备制造体系,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准确把握新能源、智能网联车发展方向,与SKI、华人运通等企业深度合作,打造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集群。

依托盐城港射阳港区、大丰港区,高标准规划建设风电专用码头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海上风电施工运维母港。

支持华能、国能等企业加快建设海上风电运维中心,鼓励企业间协作配套,提供专业化运维服务,打造立足盐城、辐射长三角的区域性海上风电集中运维基地。

二是强化创新引领,打造新能源科创研发高地

盐城将抢抓“新基建”机遇,推进光储充一体化、海洋牧场、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集中送出等重点工程,在技术创新、运营模式、发展业态等方面先行先试,打造国家级新能源创新示范城市。

开展政产学研合作,制定完善行业标准,与央企、国企、民企以及高校院所合作共建技术研发和检验检测中心,聚焦核心技术开展科研攻坚,推动新能源产业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以创新能力提升带动产业全面升级。

发挥创新人才支撑作用,更大力度支持盐城工学院新能源学院和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研究制定新能源专业人才激励政策,培育引进新能源行业高端人才和专业团队。

三是聚焦重点领域,打造新能源开发应用样板

盐城将以“十四五”规划编制为契机,立足近海、拓展陆地和深远海,探索在毗邻区、专属经济区规划布局海上风电开发,拓展陆上风电开发,打造领海内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领海外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

坚持系统规划、集中连片开发原则,依托行业龙头企业,推动柔性直流技术研发应用,加快建设沿海二通道等电力集中送出工程,不断提升新能源电力消纳水平。

聚焦光伏产业发展,以工业园区为单元,所有新上工业厂房原则上都布局预留光伏建筑一体化的空间和接口;在政府公共大楼、医院、学校、公交候车亭推广光伏建筑幕墙,加快建设光伏之都。

四是立足区域协同,打造新能源交流合作平台

盐城将与丹麦、荷兰、英国等国大力开展项目、技术、人才等合作,建设新能源领域国际合作样板。携手全球顶尖合作伙伴,搭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合作共享交流平台。

长三角新能源“朋友圈”忙得很

9月6日下午,长三角新能源专委会年度工作会议在盐城召开。长三角14座城市的代表共商促进长三角新能源产业合作大计。

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发展势头最强劲的区域之一,长三角也是全球新能源产业的集聚区域。去年,包括南京、杭州、苏州等城市在内,长三角14市共同成立长三角新能源专委会。一年来,专委会牵头编制《长三角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报告》;建成运行盐城工学院新能源学院,筹办成立长三角新能源工程技术中心。

接下来,长三角新能源专委会将做好“五件事”:

搭平台,共营“朋友圈”

举办长三角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论坛,邀请区域内知名专家、行业领军企业,分享新能源领域新模式、新技术、新机遇,促进长三角城市新能源产业合作。

寻思路,共谋“新发展”

围绕国家、省出台的各类新能源产业规划、政策,结合“十四五”新能源发展规划,对平价上网、新能源消纳机制、“十四五”海上风电规划等重大课题进行调研,编制2020年度《长三角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报告》。

谋突破,共推“新亮点”

加快推进智慧能源项目落地,推动建设长三角智慧能源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驱动形成能源互联网产业生态集群。推进与国网节能公司战略合作,加快光伏幕墙、新能源微电网、能源物联网、“互联网+智慧”能源等示范项目建设,推动长三角地区绿色能源变革。

强动能,共建“新载体”

推动国家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基地项目落户,建设15MW传动链检测平台、120米叶片检测平台;围绕产业链布局,全力补齐长三角地区海上风电产业链短板,招引龙头企业总部、关键零部件和主机生产基地及技术研发中心入驻,壮大新能源产业集群;抢抓“新基建”利好政策,布局长三角地区前沿技术,加快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推动长三角新能源企业加快智能制造转型。

重科创,共赢“新蓝海”

推动盐城工学院新能源产业学院与华能、国电投、金风科技等开发企业、装备制造企业深入合作,将产业学院建成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培养地方急需新能源人才,成为新能源人才培养的标杆。与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集团等新能源院所合作,建设新能源电气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海上风电第一城”冲刺万亿产业

“十四五”即将到来,“海上风电第一城”盐城将立足近海,推动海上风电开发向深远海迈进,新能源产业发展蓝图更为明晰:打造领海内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领海外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加快建成4个以上百亿园区、30个十亿以上企业,建设十大行业示范引领工程,产业规模达1200亿元,加快向万亿级产业集群迈进,打造国际绿色能源之城。

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受疫情影响,加上其他因素,国内新能源产业创新链政处于加速迭代期。新能源应用链也正处于扩大的壮大期。

“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了解到,盐城与国内外新能源企业达成多项合作协议,签约项目22个,计划总投资519亿元,涵盖新能源领域设计研发、装备制造、运维服务全产业链,有8个项目在本次会上集中签约。

“十四五”期间,盐城将推动海上风电集中连片开发,打造领海内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领海外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建设全国海上风电开发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建设新项目,实现链条由短变长。紧扣齿轮箱、控制系统缆等风电缺链环节,集成系统等光伏缺链环节,招引龙头企业总部、主要生产基地及技术研发中心入驻,构建覆盖产业链上下游的新能源产业体系,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特色地标产业。

突破新技术,实现动能由旧转新。抢抓新基建利好政策,加快推进光储充一体化、光伏建筑一体化、新能源制氢、绿色储能、综合绿色能源岛、海洋牧场等十大示范引领工程,打造国家级新能源创新示范城市。

落地当下,赋能未来。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正如戴源在致辞中所说:盐城是个好地方,“风光”无限,未来可期。构建新能源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打造国际绿色能源之都,盐城等您!

编辑:刘婷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